正确引导商标拍卖 迫切需要立法规范
〖2007-1-22 17:1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静静
本月15日,浙江温州举行了温州首次由自然人委托拍卖行拍卖商标的活动。“王羲之”商标被卖到28万元,一只“犀牛”商标拍出了90万元的高价,现场三枚商标全部顺利拍出,总金额达到155万元。这个消息让商标拍卖又一次受到关注,仿佛冲去了以前商标拍卖的种种不快,令关注商标拍卖的企业和“炒标人”振奋。那么,是否商标拍卖的春天到了?就此,笔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标市场的发展和大量商标投资者的涌入,商标注册量逐年攀升,同时也有大量的商标被闲置着。商标转让市场巨大潜力和极为可观的利润,各式各样的商标交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商标拍卖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易方式。
在我国,现有的商标拍卖大多是司法实践中为解决债务归还问题而进行的,单独的商标持有人的拍卖还比较少。由于拍卖使得商标的转让更加透明,也使得商标本身有比较大的升值空间,所以商标持有人和竞标人都乐意接受这种方式,商标拍卖的个体行为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法律规范,使得商标拍卖市场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据记者了解,注册一个商标的费用一般在2000元左右。对很多企业来说,费用不是问题,麻烦的是时间,一个商标从申请直到注册成功,如果不遇到意外的话一般需要1年左右。据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很多企业买商标一是为了节省这些申请过程,二是现在好的有价值的商标越来越难注册。”由此看来,商标拍卖应该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现实却不是如此。在2005年底首届中国商标节的商标转让授权推介会上,尽管前来洽谈者很多,卖家极力推介的30件商标无一“找到婆家”。
无独有偶,在上海联合拍卖有限公司组织的国内首次商标拍卖会上,有219件商标登上拍卖台,但是1个多小时的拍卖会鲜有落锤声,最终只有2件成交,成交价总共只有50万元。业内人士因此认为,现在商标拍卖市场还很不成熟。首先,大家对商标价值的存在体现在什么地方不了解。再者,拍卖前本该让大家对商标的具体情况即市场行情有所了解,对商标价值进行公正、公平的科学评估,让买方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敢于掏钱。然而,拍卖公司没有这样去做,匆匆忙忙上场拍卖,流拍是不奇怪的。
业内人士指出,商标拍卖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法律规定缺乏,甚至没有一个约束机制,导致在商标拍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假商标、未注册商标、有瑕疵商标参与拍卖,非商标持有人进行拍卖,已经拍卖的商标参与拍卖,甚至还有“拍”而不“卖”、中途撤消拍卖等行为。据专家介绍,有的商标拍卖之后,商标证书上原始注册人名字并没有更改,只是由商标局提供证明材料,说明该商标已经转让给买受人了。这样一来,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注册一个商标后,在已经转过好几手的情况下,商标原始注册人仍拿着它到处兜售,购受者到商标局才发现自己买得的商标没有效用。这样的行为对商标拍卖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目前商标交易市场定价混乱,漫天要价,往往是炒作大于交易本身,投机胜过理性。就像当年恶意炒作邮票、君子兰一样,商标已成为某些想一夜暴富者盯上的目标。中国淘标网总经理罗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闲置商标交易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冒充注册商标虚假交易。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审查、核实每个交易的商标的法律情况是否正常,注册人是否稳定,商标权是否属于同一个人等,从而保护受让人的权利,使交易市场朝着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我国现有的《商标法实施条例》只是对注册商标的变更、转让、续展方面进行了约束,对于拍卖这种形式尚未进行规定。由于拍卖形式的特殊性,又使得对商标拍卖的管理十分单薄,就容易出现上述的种种问题。如果不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商标拍卖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的发展将造成不利的影响。
笔者就商标拍卖问题采访中国政法大学相关专家学者时,他们都表示对此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计划。商标拍卖属于一个交叉学科。由此看来,有关商标拍卖的理论研究和立法规范两个方面都十分迫切,加强对商标拍卖的监督管理和执法保护更是任重道远。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