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冷酷到底”的背后一脸苦涩?

〖2002-8-14 9:4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暮夏秋初,各种中外饮料品牌的市场争夺战正酣之际,中国市场上知名度颇高的百事可乐,则迎来了其多事之秋。虽然在超市货架上,百事可乐还是一幅“冷酷到底”的神情,但今天的百事,冰凉爽口之外,似乎多了一丝苦涩。 
百事的多事之秋

    这份苦涩源于本月初的一纸仲裁申请书。8月2日,美国百事公司和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要求终止与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和协议,并要求合作企业中方就其违规行为给予经济赔偿。百事中国称,仲裁申请当天就收到了受理的回函。

   在这份仲裁申请中,百事公司提出要终止的合同包括:商标特许合同、浓缩液供给合同和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现在的中方合作企业的合作合同。这就意味着,百事公司要同四川百事“恩断义绝”,终止一切合作。

   百事中国区总裁朱华煦表示,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所谓‘不大’,是指百事在中国的罐装厂目前有14家,合资和全资企业40家,四川百事只是其中的一家;所谓‘不小’,是指百事在中国发展的20年中,第一次以仲裁这种破天荒的方式要求终止合同。

   做法”。认为“依照合同,在百事中国执意拒绝采用协商、董事会讨论解决争议的方式之外,仲裁也许是明辨是非曲直的一种理智选择”。四川百事在给百事中国的回函中坚称,“尽管这是百事中国的选择,但相信它是有悖于百事可乐公司在华的根本利益的。”

  四川百事还将回函同时抄送给国内各百事可乐罐装厂中方负责人、总经理及百事员工。表示要“坚决地、毫不妥协地依法、依约进行仲裁,让百事公司为其违约行为付出代价,捍卫中方的合法权益”。四川百事已经授权北京友邦律师事务所积极准备相关的法律事务。

  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奉宪坦然自若:百事中国所声称的四川百事种种违约事件,要么是空穴来风,要么就是站不住脚。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既然帆已升起,为什么不企盼风来呢?

  “变脸”非偶然。以百事可乐为前身的百事公司产品行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收入270 亿美元,跻身全球五大食品和饮料公司。百事公司1981年开始进入中国,现已发展成为有约40家合资、合作、独资企业,直接员工近万人的业务体系,经营的主要品牌包括百事可乐、美年达、七喜等。

  四川百事是百事中国在大陆的十四个罐装厂之一。从销售、利润指标,可以看出四川百事在百事中国阵营中的重要位置:年销量约2000万标箱,相当于百事在韩国市场的销量;年利税总额超过7000万元,在中国百事系 利润稳居14家罐装厂第二。更为重要的,在世界上所有“两乐同城”(同时有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生产工厂)的区域内,四川百事是仅有的几个“百事可乐市场占有率超过可口可乐”的企业,两者之间的比例大致是5:1,可谓力量悬殊。

祸起萧墙为哪般?
  
  四川百事面对仲裁风波则显得临危不乱。他们的直接反应是:“非常欣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四川百事是1994年1月由美国百事可乐公司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实业开发公司合作成立,当时注册资本为400多万美元,四川广电占有73%的股份,百事中国占有27%的股份,双方各有3人进入董事会。同年四川百事得到百事公司授权许可罐装生产百事可乐系列产品。

  2001年8月,四川省广播电视实业开发公司与四川省广电局脱钩,转由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并更名为四川韵律实业开发公司。这次体制内产权变更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百事中国的愤怒在于,合作方换了新的东家,自己居然不知道。“中方在股份和股权上出现变化,导致了实际控制权出现变化。如果合同在广电系统,控制权没有变,我们不会做出如此举动(提出仲裁申请)。”这也是百事中国此次提出仲裁申请的一个主要理由。

  但四川百事方面称,在新公司办理完工商登记手续后,就已经根据双方的合同有关条款正式函告百事中国。况且,这只不过是根据中央及四川省政府的部署进行的正常脱钩工作,只是改变了隶属关系和名称,根本没有发生产权的转让。

  当然据了解,四川百事与百事中国之间的分歧远不止于此。新产品开发也是经常被提及的问题。二者合作之初定立的合同和公司章程中,有允许四川百事生产中国地方牌号饮料的条款,而且保证本地牌号产品将达到四川百事总产量的15%。但双方的合作已有8年之久,“生产中国地方牌号的饮料”还依然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四川百事多次提出方案,但百事中国的答复是“可行性报告不充分”。

  双方在浓缩液价格上的冲突更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百事中国要求提高浓缩液价格,四川百事却认为在饮料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批发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提价违反“双赢”和互利的原则,带头坚决予以抵制。在中方及中国其他百事可乐工厂的强烈反对下,百事中国提高浓缩液价格的愿望未能实现。

  一个更大的焦点是几年前成立的“百事可乐中国装瓶商协作会”。百事中国称其是自愿成立的指导会员企业合法经营的组织,四川百事等则认为“协作会”确立的简单多数原则不合理,不过是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强行决定市场费投入、市场划分等重大问题,对不听话的罐装厂予以罚款或缩小其销售区域。在多次抗争无效的情况下,四川百事、上海百事、武汉百事、南京百事四家中方管理的企业,联合向国家民政部进行投诉。而由于违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已于今年6月责令协作会停止一切活动。

  当国内的饮料市场上各类中外品牌正厉兵秣马,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时,百事可乐会不会因为自己内部震荡而裹足不前?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作为全球知名的品牌,如此大规模的内部震荡还会不会向更深层次波及?

专家们:情理之中;消费者:有疏离感 
  对饮料行业有相当了解的原国务院税则办副主任肖宏章的看法是,百事的内讧预演了WTO对中国饮料行业的冲击,这是矛盾双方多年利益之争的必然反应。一方要谋取更多的合同外利益,一方坚持“双赢”的取向,怎么可能会水火相容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青年经济学家乔梁说,作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国际知名品牌,百事可乐与一家优秀的合作伙伴挑起仲裁风波确实耐人寻味。它凸显出两个问题,呼唤理性之举:一是中国加入WTO后,历史上形成的契约、体制和管理模式,与现实要求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在转变过程中得到妥善解决;二是国内企业、合资企业的中方任何按照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界专家也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在解决经济纠纷的过程中,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国际通行的解决方式,这其中也包括国际仲裁。只有国内的公司尽快都熟悉、擅长运用这些游戏规则,游戏才能玩得更好,才能从游戏中获益。

  不能不提到的还有消费者。一直爱喝百事可乐的某公司白领邓小姐说,百事的内部事变照理与购买者无关,但当你端起百事可乐又听说正在闹“官司”时,无形中感觉还是不那么亲近了。

  仲裁程序需要一年半左右,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双方是继续执行合作合同还是会有哪些举动?据悉,四川百事已上交紧急报告,呼吁有关部门支持其维护国家和企业权利的正当行为。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