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国际化”成浙江民营经济困境突围之路

〖2007-12-29 8:2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陈燕
 


    浙江依靠创新探索“品牌国际化”新路子,在不断变幻的国内国际市场形势下寻找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新机会。 

    作为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我国率先实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地区之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一直“领跑”全国。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已占全省GDP的70%以上,就业人口的90%以上。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等四项最能反映民营经济实力的指标,已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2007中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和“2007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50强”浙江均独占26席。 

    繁荣的背后是危机。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热潮。而浙江民营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恰恰遭遇着国际竞争力薄弱这一的最大瓶颈。入世以来全球对华的反倾销案子浙江占一半以上,“一辆中国的摩托车与一双洋皮鞋卖同样的价格”现象频频出现,使人们对浙江民营经济已有成就的乐观迅速被面临竞争和生存压力的忧患取代。 

    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压力制约更为突出。土地资源稀缺,水、电、油等生产要素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凸现,特别是技术型工人紧缺、高素质人才难招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用三组数据一针见血地指出浙江经济已“大事不妙”:第一组数据:GDP增长2000年浙江是第一,2003年第五,2004年第七,2006年下降到全国第九;第二组数据: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7.7%,但增长位次仅居全国第二十六。第三组数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公布,浙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2003年居全国第六,2004年全国第十九,2006年全第二十八,今年跌至全国倒数第一。 

    一方面先发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又受“国际竞争能力缺乏症”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创业创新,就是实现浙江民营经济新飞跃最重要的途径。创新,是指创造在实质上不同于现有形式的新思想、新行为或新事物,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活动。 

    今年以来,浙江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围绕创业创新,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如省工商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套餐”让更多自然人成为市场主体,从放宽创业准入条件、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创业负担入手,专门出台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20条举措,让政策措施惠及每一个创业劳动者;政府加大对民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5511”工程,不断提升浙商素质;品牌提升战略增强企业创新创富能力,把品牌作为巩固企业创新成果、提高企业创富价值的重要载体,帮助企业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品牌培育,为创业者积累更多的无形资产。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浙江省政府部门提出要把品牌的国际化建设作为支持浙江企业和浙江经济溶入国际市场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支持和促进企业走“品牌国际化”之路,并推出了相应“八大举措”,如大力推进驰名商标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加强品牌的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调动各方力量解决品牌国际化建设遇到的问题,支持和协助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妥善解决被商标境外抢注问题,加大对涉外商标的保护力度等。 

    在各级政府部门帮助下,浙江各地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创造、占有、运用品牌,有效占有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国际化”促进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的好路子。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拥有注册商标28万件,其中境外注册商标11705件,占3.9 %;驰名商标总量达169件,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国际商标注册总数达到1.1万件,为全国最多;新增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7件,总量达37件,继续领先全国。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