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到底是谁的?

〖2008-10-8 15:2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新华报业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皓月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上,苏浙沪近200家“中华老字号”齐聚一堂,争奇斗艳,令人叫绝。随着落幕闭展,客流散去,热闹褪去后的老字号当家人又心事重重了,展会上兴旺繁荣的场面并不完全是实际生存的写照,老字号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困境。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用苏州黄天源董事长陈锡荣的话说,就是“不敢放手做大”。奇哉怪也,为何好好的一个企业不敢做大呢?这其中自有奥妙。2004年开始,苏州商业老字号全面改制,进行了“在全国来说都比较彻底的改革”(苏州经济贸易局语),除无形资产外,国有资本实现了全部退出。而包括商店招牌、商标、专利等内容的老字号无形资产,目前仍属国有资产。

  正是这个“无形资产”,导致了双轨制的形成。当下的老字号经营者,使用老字号商标都要和经贸局签订有偿使用协议,如果今后企业要将商标买下,必然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评估,这就意味着企业办得越好,规模越大,无形资产价值也就越大,今后企业支付的费用也就越高。为了减轻今后支付成本,一些老字号不仅不敢放手发展,反而缩减现有规模。“老字号”不尴不尬的生存现状,我看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此。对老字号来说,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上百年的苦心经营,再加上正流行的怀旧情怀,本应是市场竞争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家又都是一些聪明人,真要想经营好一个牌子,怎么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东西不是自己的,当然就不甚爱惜,人同此心,世同此理。老字号的那块金字招牌,照我们看起来,不就是老字号自己的吗?但老字号不是一个“人”,没有思维也不存在经济利益,拥有老字号招牌的,只能是一个品牌的具体持有人。这个“人”,当然能从老字号的品牌中获益,但更重要的是,他有精力、有动力、也有能力去维护保养好这块牌子,最好能把这块牌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养。这些,政府部门做得到吗?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顾晓鸣教授曾经说过,经过建国后的公私合营,老字号采取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国营企业的经营方式,这就好像是把田螺的肉挖掉,填进红肠,看着还像回事,吃起来就不对了。而时至今日,政府作为老字号品牌的合法持有者,对其采取出租的策略,同时对这些老字号进行各种“帮扶”,短期来看,由政府主导振兴的老字号复兴之路得到了很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老字号要发展还得依靠自己,自己要经得起市场检验更经得起市场淘汰,重新在日积月累中找回老字号的荣誉和尊严。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支持老字号,对与老字号竞争的同类经营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更何况,捏着老字号的“无形资产”不放,多少会让人觉得有点与民争利,这种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做法,是不是到了尽快革除的时候了呢?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反观老字号品牌的历史,无不创自阖闾、源自民间,那么,有什么理由不让它再回归百姓之中呢?不该属于政府的,就要把它还给市场,让有能者居之。到了那个时候,老字号的招牌到底属于谁这个问题就不那么重要了,麦当劳的历史上品牌也曾经历过转手,但正因为易主,它才获得了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好的培育。这充分说明,只要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品牌就不会惧怕必要的流动,就能一次又一次地经历时光的流逝而不褪光华。对于这些中华老字号,我们也应作如是观。(刘纯)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