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毒瘤”苦了华为伤了腾讯

〖2008-10-16 9:4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皓月
 


                    高交会工作人员根据举报收缴了部分参展商怀疑是假冒商品的展品 记者王子荣摄 
 
    知识产权刑案年均增长近四成,知名高新企业越来越沦为“弱势群体”。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深圳,创新是其命脉,而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专盯“创新”的知识产权犯罪正在日益严重地侵害这个城市的命脉。深圳南山区法院15日首次就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仅南山区院平均每两天受理一宗知识产权案件,而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85以上的受害企业是国内知名高新企业。腾讯公司法务部总经理银兴旺表示,“知名高新企业越来越成为知识产权案件中的‘弱势群体’”。

  2008年6月,国务院首次颁布《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几天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但来自检察院和法院的数据显示,“窃取商业秘密”,“盗用知名商标”的犯罪犹如“毒瘤”正在危害城市的创新肌体。

  祸及深圳市南山区16家知名企业

  在14日检察院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研究中心成立的发布会上,检察长白新潮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连年平均增长近四成,每年被控知识产权犯罪者均逾百人。被侵犯对象多为知名品牌,像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华为、中兴、腾讯、大族激光均受其所困,且造成损失巨大。仅深圳市福田区检察院前8个月办案所涉金额已达9亿。

  深圳40%的高新企业集中在南山区,该区法院15日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显示: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中,85%的受害人是国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除华为、中兴、腾讯等,创维、TCL、迈瑞、同洲电子也曾被侵害过。而被害单位报案损失几乎都在上百万甚至数千万元之巨。2008年前8个月,南山区区院已审结的402宗知识产权案件中,深圳市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之多。

  立法滞后导致有罪难究

  15日,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研究工作也首次纳入到高交会的议程中。在“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与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高峰论坛上,腾讯公司法务部总经理银兴旺表示,权利人与侵权人的“战争”正在无止境地进行着。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中,高新企业已越来越沦为“弱势群体”。目前立法滞后也导致很多案件发生后有罪难究,无法可依。业内所有的热门游戏软件无一不招来侵权的困扰,像热门的游戏软件“传奇世界”,推出不久后便因遭侵权导致运营困难。银兴旺说,如果不是损失过大,忍无可忍,腾讯不会采取司法途径。两年前,腾讯七八百技术人员历时一月、花了逾千万成本开发的软件,也被人在一周后破解。目前,腾讯每年投入到网络传输安全上的人力团队多达百人,专门来进行安全防范。

  而在此之前,华为公司投入2.1亿,1500余科研力量,历时六年研发的光网络技术,被几名离职员工将技术方案轻而易举地提供给第三方,带来的损失难以计算。华为相关负责人在当天的讨论会上说,类似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连年发生。大族激光的负责人也认为,对一个中小型创新企业而言,其核心技术若遭到侵权,带来的可能是灭顶之灾。

  ■侵权特点

  跳槽“家贼”难防专偷东家商秘

  知识产权刑案向网络科技、医药生物、生态科技等渗透

  与全国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深圳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多为“窃取商业秘密”。南山区法院就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发布的白皮书分析:2004年以来,仅南山一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数量为13宗,占同期南山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总数的43%。而在上海等地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多以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为主。

  跳槽员工作案居多

  法学博士、南山法院副院长黄长营认为,因为南山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如腾讯、TCL、中兴、华为、迈瑞生物等,且企业研发的技术信息优势明显、商业价值大,动辄上千万元的开发成本,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支付。这些企业中,部分掌握商业核心秘密的员工在利益的驱使下,违反保密协议,以跳槽到新单位、另起炉灶等方式,违法使用原单位的商业秘密,造成原单位市场份额下降、商业秘密公开等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手段专业侦破越来越难

  此外,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涉及领域也从过去的科研机构、出版业、制造业、信息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向网络科技、医药生物、生态科技等众多新兴领域渗透。作案人手法日益隐蔽、愈加复杂多样化。因其专业技术性强,极大增加了侦破难度。像张某等人非法经营一案,各被告人分别居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通过互联网联络,由韩某对腾讯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著作权证书的《QQ幻想》游戏软件进行破解,编写出《QQ幻想助理》外挂软件,由张某、刘某等人利用张某私设的“失地工作室”网站,以销售电子充值卡等形式牟利。上述五被告人虽实施了故意破坏腾讯公司为保护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等行为,由于立法滞后,最终只能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博士支招

  专利遭侵权需有取证意识

  针对频发的因员工跳槽而引发的“商业秘密”被窃现象,法学博士、南山法院副院长黄长营建议:护好商业秘密,企业要防患于未然。一旦专利侵权,打官司时可以公证、法院保全等方式来取得涉嫌侵权产品,若被告侵权严重,规模大,数量多,可考虑申请法院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总之,一旦发生侵权行为,一定需要有取证意识,并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和机构。

  1 从内部严管开始,根据秘密程度对单位的所有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分级,比如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并按不同密级规定员工的接触权限、解密流程等。

  2 签保密协议进行制约。

  3 可通过设置软件程序和访问权限来规范内网使用,防止泄密,一旦泄密也能很快知悉哪个环节。对一些特别重要信息应当有选择使用打印等纸张保存方式,一旦出现纠纷便于举证。

  4 完善保密硬件。例如对出入人员进行登记、管理,设置必要的屏幕监视系统等。对于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除了内部要建立健全管理,专人负责外,还要及时将研发成果申请为专利。已经完成的软件作品,应尽可能进行著作权登记。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