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界假品牌泛滥 商标授权难脱干系

〖2008-10-19 14:1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网络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白兔
 


    如今,IT界盛行“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模式,即:名牌企业将自有知名商标高价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规范自律的“名牌商标授权使用”,使企业提高了竞争力,丰富了消费者们的选择;但目前,打着“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旗号商业欺诈行为的增多,让不少消费者和经销商蒙受损失,同时也让被授权品牌的价值慢慢被稀释。

    贴着“清华紫光”商标的劣质数码产品被媒体无数次曝光,“清华紫光”品牌在数码市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已有一段时日,连带“清华紫光”品牌价值大大受损许久后,清华紫光终于决定停止“清华紫光”品牌在数码产品上的授权模式。清华紫光是国内IT界“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模式的先行者,现在也成为这一模式的“先烈”。“名牌商标授权使用”,即名牌企业将自有知名商标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并从中收取高额的商标品牌使用费。换言之,贴有该名牌商标的产品实际上出自被授权企业,与商标所有者关系并不大。

    一般拥有知名商标的企业出售商标使用权,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精力不够或无暇顾及某一领域,所以以收费的形式“出租”名牌商标给其他公司使用。这一模式的好处是,于名牌商标拥有者,无需花费太多精力经营产品,只需授权商标使用权即可获取不菲收入;于购买名牌商标使用权的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凭借知名商标的知名度迅速打开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模式,目的无非是授权和被授权方都赚钱,因为中间环节上,知名商标拥有者出于对自身商标的爱护,一般要对被授权者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管,也使这些“授权型”产品质量有一定保障,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但慢慢地,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乱象开始出现,终致品牌陨落。

    据了解,“清华紫光”在数码领域的品牌授权由紫光集团旗下的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在2003年就开始进入数码领域,随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清华紫光”品牌的授权。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认为,这一模式有助加盟企业“减少品质把关费用、享有国内知名品牌”等等。“只要你每年交1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就可以用‘清华紫光’这个品牌。”有多年从事数码产品销售的商家后来回忆,在开始时,清华紫光为了监管这些被授权企业,还在多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办事处的功能慢慢变成了只卖“授权”。到最后,没有人知道,究竟清华紫光卖出了多少份授权。有华南某数码品牌的负责人甚至戏言“‘清华紫光’绝对是过去几年出货量最大的数码品牌之一。“如果想卖他们的产品,只需要交2万元加盟费;而如果贴牌生产一年只要10万元,再随便找个生产商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生产和销售。”有经销商告诉笔者。

    针对这一说法,笔者从另一些清华紫光渠道得到证实。“渠道商只要每年交10万元加盟费,就可以得到清华紫光U盘某一系列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许可。然后加盟商可以自行联系生产厂家,刷清华紫光的产品标识进行生产销售了。”一位渠道商称,“至于防伪标识,可以到清华紫光公司去买,U盘的防伪标识0.5元一个。”笔者从一份《紫光品牌加盟连锁经营体系》的说明书看到,在某些地方,实际上只要投资5万元即可加盟。然后加盟者即可自行寻找工厂生产产品贴牌销售,清华紫光公司只是在最初会对加盟商的生产厂家进行一次考察,而且加盟者还可以发展自己的二级加盟店。授权泛滥和监控不力的结果是,市场上很快出现众多来路不同但商标一致——贴着“清华紫光”品牌的数码产品。甚至有经销商自己去华南找小工厂生产产品,然后贴上“清华紫光”的商标销售。

    品牌授权模式导致假货泛滥

    这个模式的“变异”还导致诞生了另一条销售清华紫光包装盒和商标标贴的产业链。

    “有需求自然就有人去做,这类名牌数码产品包装盒,如果量大的话,像清华紫光的U盘木盒,才二块多一个。一般仿冒的U盘,除了闪存本身外,一个包装盒加内部的一些套件的价格也才十三到十五元。至于那些防伪标识,很多地方有卖。”有商家透露,实际上这些仿冒的包装盒和标贴与所谓正品没有任何差别,有的甚至还是被授权的企业自己在卖。一度,“清华紫光”防伪标识泛滥成灾,清华紫光对此的解析是“我们的防伪标识是委托第三方生产的,很容易被仿造。”

    于是,贴着“清华紫光”商标的劣质产品泛滥成灾。关于“清华紫光”数码产品质量低劣的报道铺天盖地,而不明其中原因的消费者唯有将矛头直指清华紫光公司。带着名校光环的“清华紫光”品牌在数码领域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甚至连带清华紫光集团其他产业的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中亦大打折扣。随后,笔者从渠道中得到消息,清华紫光集团为挽救品牌,决定收回“紫光”品牌在数码产品领域的授权。笔者联系了多位紫光内部人士,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实际上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发出的授权的使用期限都已过期,此后未再发出新授权。笔者又多次联系一直负责授权事宜的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授权中心,以及其在各地的办事处,均无人接听电话。有渠道商告诉笔者“他们都撤了”。

    而另外一个让人揪心的是,过往和以后购买了“清华紫光”牌数码产品的人,售后服务该找谁呢?网络上,讨伐“清华紫光”牌数码产品的劣质问题,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但消费者们除了在网上宣泄自己的愤怒,别无他法。

    正是碍于著名商标授权门槛太高,于是一些打着“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旗号的“伪授权,真假冒”的产品开始出现。

    “现在多媒体行业不良之风泛滥,‘洋名儿’‘洋出身’成了有的音箱厂家骗取消费者信任的法宝,他们在卖相上学会了‘乔装打扮’,譬如:我们来自韩国、北美等,‘洋货至上’的不理性消费观让许多消费者为虚名高价而买了单。”深圳某音响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他对于音响行业扛着“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旗号的“伪授权,真假冒”现象相当愤慨,形容这种行径为:“不是潜心搞技术,而是挖空心思跟名牌套近乎。”

    据了解,在国内音响行业的“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模式”盛行已有一段时日,有实力的厂家自然能得到国际知名品牌的青睐;但对于部分实力不够的企业,为了省下打造品牌的费用,跟名牌攀亲带故是成了快速出货的“捷径”。

    “就像时下服装很多假洋品牌一样,比如华伦天奴和华伦天奴(世家),花花公子(PLAY BOY)与花花公主,你要注意他们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打擦边球,国内音响行业也盛行这个套路,而且广告上他们还会宣称自己是得到了某某国际名牌的授权,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的商标图案跟正宗的是很相似,但却是不同的;名字也许只多几个字或少几个字,比如A跟美国A,那就完全不同性质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揭开了“伪授权,真假冒”其中的奥妙。

    完善相关法律很有必要

    从笔者历时近半月的采访调查分析,导致“名牌商标授权使用模式”衍生众多乱象的主角,主要有三个——“出租”商标使用权的授权者、购买商标使用权的被授权者、不购买授权的伪名牌产品制造者。

    “出租”商标使用权的授权者,他们的目的就是卖授权赚钱。中间牵涉到的问题是,对被授权者进行考察、控制和监管。内部管理严格,对自有品牌价值重视的企业会对所授权企业进行资质考察,并建立完好的长期监控系统,对被授权企业进行监督。
如果一旦授权者仅仅沦为靠出卖授权数量赚钱的机构,那么下游被授权企业众多,导致管理失控,终端产品出货也将失控。

    购买商标使用权的被授权者,比如被飞利浦授权的实力厂家金河田或被清华紫光授权的一些渠道加盟店。得到授权的企业就心态不同,分为两类:长期做产品或捞一把就闪。本身实力雄厚,产品有保证的企业会在被授权名牌的品牌拉力下,增加销售和收入,实现良性发展;而期望捞一把就跑路的企业,想的则是如何在短期内推出最低成本的产品,借助名牌卖出好价钱,最后的结果是退出或消失。

    不购买授权的伪名牌产品制造者,比如“清华紫光”事件中的部分造假者,音响行业的部分伪名牌。他们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或不想得到名牌商标的授权,但又期望借助名牌效应销售产品,于是如何弄虚作假是他们最关注的。有的会推出一个名字相似、可以假乱真的商标来迷惑经销商或消费者;有的则是直接赤裸裸的假冒名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均会宣称自己得到了知名企业的合法授权。这类企业的目的很明确——捞一把就人间蒸发,或改头换面继续忽悠。

    或许,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打击力度,才是遏制假冒品牌泛滥的一个重要前提。(李 滢)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