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狼来了 我们的“甲A”该做点什么?

〖2002-10-25 14:3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狼"大量涌入中国各行各业,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虽然"甲A"在媒介出现的频率不断上升,但这块金字招牌至今却是发掘不足,这确实令人深思。

  根据销售额、商标产生的效益并结合观众支持率,有关机构对世界一些大足球俱乐部所作的调查显示: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商标,目前在足球市场上继曼联之后成为最值钱的商标,高达1.55亿美元。"甲A"作为商标应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从简单的产品竞争发展到市场营销、品牌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的规模化竞争,体育既然是一个产业,就需要商业化运作。不过,注册商标并不是一注册就产生价值,注册商标充其量只有成本价格,而其价值还是未知数。只有经过使用、运作、经营成功产生附加值后,才能吸引消费者认牌购物,给经营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其实,早在1995年,一家名为上海双晖实业公司的企业就抢注"甲A",在第25类向国家工商局提出申请并获通过。1998年,一家名为深圳轩元实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又分别在10类领域申请"甲A"作为商标,也得到了批准。但许多消费者表示对这两家企业的产品闻所未闻。 

  像上述两家公司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标经营做法,特别是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状况和层次与国外相差甚大的情况下,只能是浪费现有资源。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体育产业而言,加入WTO与北京申奥成功所带来的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众所周知,中国体育的职业化进程,最初几年都是靠外国资金来运作。从三大球的职业联赛的整体包装到体育用品市场,外国资金、外国品牌早已在中国生根发芽,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形成强烈冲击。单是饮料这一块,早先国内的8大名牌除健力宝外,其余都已被淘汰或改名换姓。难怪有识之士多次疾呼:中国体育产业急需品牌化! 

  虽然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是长期以来出口的体育用品以运动服装、运动鞋、自行车以及配件运动设备等大路货为主,高档体育用品的占有份额很少,尤其缺少像美国耐克这样的世界知名品牌。目前我国体育用品走向国际较为成功的还只有李宁牌,其他的体育用品厂家不仅出口量小,而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更难与美国等国际品牌相比。据分析,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的销售中有85%属于品牌产品,而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却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承担国际生产任务,赚到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加工费,少数企业甚至靠模仿或假冒国际品牌获利。 

  由于国内生产企业大都对有关体育用品的标准缺乏长远目光,未能有效打开出口渠道,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如今,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用品生产基地,国际上排名前十位的运动品牌大部分已在中国安营扎寨。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要真正成为体育用品生产强国,而不仅仅是加工基地,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的知名品牌,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所以,"做大"仅仅是过程,"做强"才是最终的追求。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