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牌"的是是非非
〖2004-11-27 9:0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近一时期,“上海品牌”成了热门话题。但是,我认为有好些说法似是而非,大可以商榷讨论。
一是说,上海品牌日渐式微,当年叱咤一时的上海老品牌,大多已成明日黄花。
其实,任何一个品牌都是有寿命的。当某个品牌所代表的功能在社会上消失,或者被替代,这个品牌就会寿终正寝。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红灯牌收音机、三五牌台钟、无敌牌缝纫机成为年轻人结婚时抢购的“上海品牌”,可谓“叱咤一时”。日前,有媒体报道,原著名商标“上海”复写纸等名落孙山,丢了“金字招牌”,这在上海还是第一回。请问:如今,还有多少人在用台式收音机、台钟、家用缝纫机和复写纸?这些“上海品牌”不“式微”才是怪事呢!这类商品现在丢了“金字招牌”是第一次,我相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是新陈代谢,我们大可不必莫名惊诧。
二是说,“桑塔纳”轿车、“三菱”电梯等“洋品牌”,让上海面临着缺乏代表本地特色名牌的尴尬和困惑。
我们知道,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随着,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能耗高、重污染、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品牌逐步被淘汰;而上海的新兴产业大量与外企合资,并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这些合资企业也是国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试问:“上海桑塔纳”、“上海三菱”等,已经消化了国外先进技术,零部件国产化率又相当高,并赢得了市场,为什么不能称“上海品牌”? 今年,上汽集团自主收购了“双龙”汽车,难道“双龙”还得称“韩国品牌”?
再说,服务业品牌是不是品牌?近年来,上海围绕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已涌现了一批新的代表上海本地特色的服务业品牌,其中包括在全国出租车行业享有盛誉的“上海大众”,以全国劳模王震名字命名的“王震服务”品牌,等等。这些“上海品牌”大概没有被评上什么“中国名牌”吧!因此我认为,对“上海品牌”的认知,也应当与时俱进。
三是说,去年上海只有24种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列全国第四;也有说,截至目前上海还有13个全国著名品牌,但这些品牌加在一起的含金量还不如一个青岛啤酒;又有说,目前上海还有30多个全国著名品牌。
上海究竟评上几个品牌名牌,我闹不明白,大概“中国名牌”与“全国著名品牌”不是一码事,评选的“权威机构”也不是一家。品牌是社会信任度、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统一体,是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形成的,而不是哪个“权威机构”评选评比出来的。据悉,名牌在全球品牌中比例仅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恕我直言,这些年来,难道为这样那样的评选评比“跑部钱进”的腐败现象还少吗?名牌应当成为“民牌”,这类品牌名牌“评选”可以休矣!(现在,这个“评选”、那个“评比”已经休了不少)
再说,我认为,比较只能是同类产品的比较。啤酒,一桌喝上十瓶八瓶,也是“毛毛雨”;而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你一天换一只(辆、架)?近年来,上海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重振雄风。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牌”手表以30%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10家机械表生产商中名列第一;整合了上海地区缝纫行业的上工股份以全球市场4%的占有率,成为了国内工业缝纫机行业的排头兵;重组后的“永久”占据了全国自行车行业销量第一的位置。然而我不清楚,上海的“老三件”有没有评上名牌、品牌。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如今的“上海品牌”和上海创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相距较远,上海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已是当务之急,外省市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和借鉴。因此,上海市提出:做大、做强、做响“上海品牌”,让前人创立的老品牌重新焕发青春,并在新兴产业中积极培育新品牌,加快走出去创立国际品牌。
(来源:东方网 作者:过哲峰)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