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boy 挑什么 看见什么吃什么,hey girl 等什么 吃坏好过没吃过,everybody 忍什么 前面那个好香喔!”这是台湾歌手林宥嘉《看见什么吃什么》里的一句歌词,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圣元奶粉鲸吞大量奶粉品牌的扩张之举并不为过。那么为什么圣元要收购这么多的奶粉品牌,是有类似“集邮”的爱好,还是另有图谋呢?
  
  扫货商标为哪般?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圣元收购育婴博士的时间是去年11月21日,而在此前的近半年时间里双方已经在接洽此事,这个时间点也恰恰是工信部发文的时间点。除此之外,圣元于近期还收购了假洋品牌“迪唯恩”,将其变为国产品牌,收购的目的不得而知。在圣元营养食品公司名下还有很多商标是经过转让而来,如汇多利[1.72%]、爱智多、名山、蜜星客、爱益多、安智健、雅之亲等品牌,商标完成转让时间段“奇妙”地也集中在2013年11月,这个时间段也恰巧是工信部出台“禁止贴牌”文件之后的五个月。
    令人惊奇的是,拥有多个产品品牌的圣元并未放弃继续“增加”品牌的机会。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官网上查询到,申请人名称为“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商标名称就多达461个,除去图形和重复(不同品类)的之外至少也有300多个,类号基本是5和29,意味着多数是生产婴儿奶粉和奶制品。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虽然淘宝上圣元旗下的多个产品品牌都在销售,品牌、规格、价格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天猫的圣元母婴旗舰店里却仅销售圣元优博产品。圣元如果已将贴牌产品“转正”,为何不在自己的官网上销售?为何不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导致数百个产品品牌同时在售所带来的内部竞争?圣元收购这些品牌到底为了什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日前公布,上千个婴幼儿乳粉OEM品牌将面临退市风险。然而据了解,一些OEM品牌并未真正退出市场,而是通过与大企业合作等方式换一个马甲,直接变身为一线品牌的副品牌,成功“嫁入豪门”。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目前市场中的OEM品牌已难寻踪迹,更没有哪家大企业愿意承认自己是代加工企业。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虽然一些企业旗下的所有产品品牌都已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但实际上在主品牌后面忽然增加的副品牌数目之多还是令人咋舌。面对即将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婴幼儿奶粉市场上的品牌之乱恐难消停,行业变局也将持续发生。
    对于奶粉OEM品牌的去向,乳业资深专家解观胜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杂牌已没有机会,只能退出市场。而一些还有销路的杂牌卖给正牌后,也就变成真牌子下面的杂牌。其实他们就是换一个马甲,变成一线品牌下面的副品牌,产品商标专有权人换成真正为其代工的企业,由这些一线品牌为其背书。因此,短期内OEM品牌不会少很多,但纷纷嫁入“豪门”的现象会比较多。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典型的企业就是圣元。该人士表示,以圣元为例,其旗下的育婴博士原来就是由圣元为其代加工,后来考虑到禁止贴牌政策的影响,就采取了收购育婴博士的方式,将这一OEM品牌变为圣元的品牌,但相对独立营销权依然掌握在育婴博士手中。 
    对于奶粉品牌“换马甲”生存现状,解观胜认为,很多企业都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将OEM品牌卖给代加工企业,让人很难区分哪些是贴牌,哪些是自有品牌。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不准贴牌生产后,出现专有权人将产品商标送给或卖给代加工厂的情况,他们都在走“化整为零”的方针,意在规避受政策打击的风险。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多个品牌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对于主品牌也会有分散顾客群的负面作用,不同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也会出现价格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市场混乱的局面。他认为,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削减副品牌,否则这些非主力品牌将会拖累主品牌的发展。 
    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部贴牌的奶粉企业有1000多家,贴牌和自有品牌的品种高达8800个,品种有几千个。在上述法律正式实施后,这些贴牌的奶粉企业再去贴牌生产就是违法,但哪些贴牌受法律制约仍需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