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兴衰的标杆价值

〖2005-1-16 15:5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甲申年末格外寒冷的中关村,一笔“蛇吞象”般的轰轰烈烈收购,终于让联想稳固了IT界的王者地位。柳传志携带联想展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风采,谁还会注意到昔日曾经辉煌的顽石“stone(四通)”呢?

  新年的春风似乎并没有吹到这个寂寞的角落里,风光不再的四通开年传出的消息竟是1月19日公开拍卖其注册商标。四通,那可曾经是20年来中关村民营企业最耀眼的标志。

  全部商标被强拍抵债

  1月19日,四通集团注册商标将由北京中立拍卖行公开拍卖,项目负责人武先生说,目前已有三四家公司咨询了有关事宜,但都还没有办理竞拍手续,由于一般开拍前两天才正式办理竞拍手续,所以最终情况也要等到那时候才知道。

  他介绍说,这次被拍卖的包括四通集团全部约29类商标,近百件汉字、图形和英文商标,注册范围涉及机械、医疗用品、电子、计算机及其用品等领域,中立拍卖行是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委托负责拍卖四通集团注册商标的。

  记者从北京市一中院了解到,1999年底四通集团旗下四通仪器有限公司向光大银行中关村支行借款2800万元,借期一年,四通集团同时承诺为此债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限至2002年12月28日,但合同到期后四通仪器和四通集团都没有还款。2002年10月28日,北京市一中院判决四通仪器返还银行借款及利息,四通集团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有业内人士估计,尽管四通集团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四通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可能在6000万至8000万元之间。据报载,此次并非四通商标首次遭遇拍卖,2004年也有过企业请求法院拍卖四通集团的注册商标抵债,后因四通集团履行了还债义务而取消了拍卖。

  管理缺陷湮没业界先锋

  一位长期关注四通的资深人士认为,由于四通旗下产业比较空泛,直接采用四通商标的产品也不多,所以四通注册商标本身并不很值钱,拍卖商标对四通的运营影响应该不大,但被逼到拍卖无形资产抵债的地步,总显示出四通集团如今的艰难。

  作为第一个真正民有民营的高科技企业,1984年,四通靠卖四通打字机和代理康柏电脑,掘取了第一桶金,1995年的高峰期时,四通的销售收入甚至达到了70亿元。它所贡献的并不仅仅是奇迹般的发展速度,“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四自”原则,更催生了一大批的民营科技企业,说四通(stone)是中关村民企的“问路石”并不过分。

  但昔日的“大哥大”却日渐被当初的小弟联想超越。董事长段永基在四通20周年大庆时慨叹:上世纪80年代四通300%的年增长率,掩盖了这些半路出家的企业从业人员在市场研究、管理体制理解、对所处环境的研究和适应能力的调整等众多方面的严重不足,为此,四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四通并非没有因势调整。1999年四通第一次转型,光与大型外企的合资公司就有18家,投资很多行业,但结果并不理想;2004年四通第二次转型,联手被称为“黄金搭档”的史玉柱,改为以保健品为主业,而IT业务则基本上全部砍掉。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四通今天的艰难与其管理缺陷有很大关系。尽管多次转型,但四通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既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主导产业,四通体现了民企管理的典型弱点:缺乏清晰的战略方向,“十八般武艺,样样稀松”。

  英雄暮年自我炒作?

  中关村曾流传一个经典的故事。故事里,万润南找到王缉志,开发出了四通打字机,成就了四通公司;张玉峰找到王选,开发出了方正激光照排系统,成就了方正公司;柳传志找到倪光南,开发出了联想式汉卡,成就了联想公司。

  现在的“四方联”已今非昔比。联想最终定位为“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专注PC核心业务,尽管有FM365败北、IT服务业改制,但业绩稳中有升,市值超过100亿元;方正的摊子越铺越大,虽曾遇亏损危机,但依靠北大的支持与资源,一直有惊无险,市值也达40亿元左右;而最初的“旗帜”四通,却仅约10亿元市值,至今没有叫得响的产品,成了末流IT企业。

  有观点认为,四通集团此次愿意把注册商标拍卖掉,很可能是一种炒作手段,既然商标本身价值已经不大,如此拍卖至少还能唤起大家对这块“问路石”的记忆和重新聚焦,为四通的东山再起赚些人气。

  去年8月,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给四通20周年纪念的贺词中说,四通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卓越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它的诞生、成功以及二次创业浓缩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概貌,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了很多启示。

  毕竟,能在竞争激烈的IT业存活20多年并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四通这个“爷爷辈”的企业定有过人之处,作为董事长的段永基在业内足智多谋也非虚名。无论商标的拍卖结果如何、未来的发展怎样,四通的兴盛与沉沦,都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可圈可点的标杆。


                              四通集团注册商标公开拍卖的思索

                                          刘俊海

  据报载,著名民营企业四通集团的注册商标将于下周被法院指定的拍卖机构公开拍卖,拍卖价款将用于代偿四通集团旗下子公司的银行债务。立足长远的民营企业家究竟应当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启示之一,有资信能力的民营企业不要轻易拍卖自己的注册商标。拍卖债务人或者担保人的注册商标对债权人是件好事。因为,竞买人越多,注册商标就越有可能卖个好价钱,债权人的获偿率就越高。而对被拍卖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人则是件坏事。因为,这至少向社会公众发出了一个信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人实在没有其他更方便执行的财产用于清偿担保债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境地,民营企业不应把自己最值钱、最能体现脸面的宝贝商标卖掉。

  启示之二,民营企业应当时刻树立危机意识。既然鼎盛企业一般不会砸锅卖铁、拍卖商标,那么赫赫有名的四通集团缘何被逼向拍卖商标的境地呢?正如四通集团董事长指出的,创业初期的金牌得主地位掩盖了公司从业人员在市场研究、管理体制的理解及对所处环境的研究和适应能力的调整等众多方面的严重不足。归根结底就是公司的竞争力不足,公司治理水平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变化。今天辉煌的民营企业,明天有可能就日薄西山。成熟的民营企业家应当居安思危,每时每刻都要思考防范风险、降低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之道。

  启示之三,民营企业应当注重商标注册的知识产权策略。四通集团的聪明之处在于,在其最辉煌的时候注册了涉及机械、医疗用品、电子、计算机及其用品等领域的29类商标,这些商标的价值可能在6000万元至8000万元之间。这一策略对于提升公司资产的价值、预防公司破产、降低投资者风险、构筑债权人的保护防线起到了积极作用。倘若四通集团手里没有这么多的无形资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不利的局面。相比之下,一些民营企业在其最辉煌的短暂期间内并未挖掘注册商标的商业价值,以致于在债权人兵临城下的时候被迫走向破产之路。

  启示之四,民营企业不应轻易为他人债务作保。债权人喜欢债务人挑选自己信任的公司作为债务的保证人,尤其是连带保证人。从文字结构上看,保证人中的“保”字由“人”与“呆”构成。可见,保证人、担保人隐含着“呆人”、“傻人”的涵义。四通集团注册商标的此次拍卖,不是为了偿还自己对银行的负债,而是为了偿还子公司对银行的负债。由此产生了一个悖论:四通集团作为股东设立子公司的主旨是为了获得股东有限责任待遇,不对子公司负债负责;而一旦作了子公司债务的保证人,母公司实际上丧失了股东有限责任待遇,与无限责任股东或者普通合伙人的法律地位无异。民营企业不管是应邀为子公司作保,还是为其他公司作保,都应慎之又慎。实在推卸不掉的,应当要求被担保的债务人公司提供有效的反担保。


    背景
  
  作为我国最早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之一,四通公司创造了一连串的“第一”:

  (1)第一个真正民有民营的高科技企业
  四通公司完全依据“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四自”原则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彻底实践者。

  (2)第一个推出自主知识产权、年产值超亿元的电子信息产品———四通打字机
  四通开发生产的MS系列中英文文字处理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为中国办公自动化革命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3)第一个建立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系统
  以打字机为拳头产品,四通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伸展到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拥有经销商1000多家,维修站点900多个,培训中心90个。

  (4)第一个在中关村创建了以技术入股、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中外合资企业
  1987年,四通与日本三井物产组建了生产四通打字机的合资企业———北京四通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四通占股75%,其中技术占股25%,日方技术占股25%,年产能力达5万台。

  (5)第一个举起“二次创业”的旗帜
  20世纪90年代,面对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新形势,四通开始了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第二次创业”。

  (6)第一个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
  1993年8月,四通重组旗下若干骨干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将活动舞台从国内扩展到海外。

  (7)第一个与多家国际大公司合资兴建产业基地
  四通先后与众多著名跨国集团创办了近20家中外合资企业,包括与日本松下电工、三菱电机、美国康柏、微软等著名企业合资兴建大型产业基地。

  (8)第一个子公司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
  由四通公司投资创办的四通利方信息技术公司,1998年底购并互联网公司华渊资讯,推出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并于2000年在美国NASDAQ成功上市。

  (9)第一个以MBO(经理人回购)方式实现产权创新
  1998年,为解决囿于历史因素的产权不清难题,四通率先启动大规模的重组改制,完成了中国首例MBO。

  (10)第一个获得IC卡税控收款机实用新型专利
  1995年,四通自主研发的IC卡税控收款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IC卡技术在税控机具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联想、方正、科利华……这些曾经在中关村一同闪亮的企业,如今“步入中年”却展现出不同的样貌。

  联想:打造世界第三大PC领导厂商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去年底,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消息,几乎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组建世界第三大PC领导厂商,从而将IBM的企业级PC技术带给中国市场,同时赋予联想全球市场范围的覆盖能力。

  此次并购将使联想在目前PC业务规模上增长4倍。收购完后的联想将把IBM举世闻名的“Think”品牌笔记本业务、联想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品牌知名度、对消费和商用客户的高品质服务和支持、在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IT市场上的强大实力和领导地位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及广泛的全球认知度。

  方正:多元化圈地运动初具规模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2004年8月,方正集团分别与华欧国际和台湾金鼎签署《财务顾问合同》,正式与海外投资银行建立起战略合作协议关系。董事长魏新日前表示,方正目前正在投产的集成电路、上海方正延中传媒有限公司等相关业务以及多年来收购的多家企业,这些准上市资产,都有可能上市运作,而且着力点将集中在海外资本市场。

  几年来,方正集团的收购轨迹让人眼花缭乱:入主浙江证券、收购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控股ST合成;近期又囊获武汉市3家金融机构。拥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方正数码、飞亚达等4家上市公司后,方正集团多元化“圈地运动”初具规模。

  科利华:大厦被法院强制拍卖

  科利华成立于1991年并同时进入教育软件市场。1月19日,科利华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网络大厦将由北京长城国际拍卖公司拍卖,起因是受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委托。

  科利华成立初期,其成功的市场推广使公司迅速赢得暴利;1996年底,科利华收购著名的晓军公司,同时投入2000多万元开发餐饮管理软件系统,进军管理软件行业;1998年,科利华投入1亿元推广1000万册《学习的革命》,更使科利华名噪一时;1999年,科利华收购阿城钢铁借壳上市,创造了当年我国资本运作的经典案例,半年后,科利华透露阿城钢铁有7亿元“财务黑洞”,从此股价一路下行,科利华也一蹶不振。

                                       (来源:法制日报)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