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世界重大知识产权事件回顾

〖2005-1-21 22:3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在当今知识经济兴起、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愈渐凸显,已成为国家及产业争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具体体现。回首2004年世界知识产权舞台,一些知识产权事件值得关注: 

  1.中国专利申请量累计突破200万件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自1985年4月1日第一件中国专利申请诞生以来,截至2004年3月底,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200万件,其中第一个100万件历时15年,而一个100万件却仅历时4年多。“专利申请总量19年突破200万件”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2. WIPO成功举行成员国大会第40届系列会议

  2004年WIPO成员国大会第40届系列会议在日内瓦召开,181个成员国出席了此次会议。大会就全球知识产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审议,并讨论了未来WIPO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包括保护音像表演问题、召开保护广播组织外交会议的可能性;《商标法条约》的修改;专利制度与涉及遗传资源获取以及使用这些资源而得到的惠益公平分享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在《实体专利法条约》草案方面的未来工作计划;PCT改革和PCT自动化项目的工作进展等。在此次会议上,最初由巴西和阿根廷提交的议案受到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欢迎。该提案呼吁WIPO将“发展议程”纳入其工作计划,并应立即采取行动。在对提案进行审议时,许多成员国特别感谢WIPO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长期技术援助计划,包括受惠国优先考虑的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政策等新领域。

  3.美日欧三局合作又有新进展

  2004年11月举行的美日欧第22届三局会谈签署《美日欧三局谅解备忘录》,并就下述议题达成共识:协调三局间的工作成果共享,发展据以支持工作成果共享的电子政务,对检索策略、检索工具和各国实体专利法的统一或标准化;成立三边新兴技术工作组,就如何对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有效审查交换意见;进一步展开审查员交流计划,减少审查员在检索结果交流项目中出现的任何由于认知差异而造成的困难。此外,《备忘录》还涉及语言工具、交互操作工具、生物技术、非专利文献、不同电子申请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以及法律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三局认为,最大限度地利用非本局所做的现有技术检索结果,将能减少重复劳动,有利于达到各局减轻工作负担、提高专利质量的政策目标。

  4.各国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击盗版和假冒等侵权产品和行为

  近年来,全球盗版和假冒等侵权活动日益猖獗并呈扩大趋势,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2004年,世界各国纷纷行动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侵权产品和行为。2004年4月,欧盟理事会通过《知识产权维权指令》,协调欧盟各成员国有关知识产权维权的国内立法,加强在欧盟范围内打击盗版和假冒活动。2004年5月,由世界海关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共同主办的首届“全球打击假冒侵权产品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率团参加并介绍了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情况。2004年5月,美国国会提出《制止制造品中假冒行为法案》议案。同月,日本政府提出将通过修改商标法、关税法等相关法律,全面禁止仿制品和侵权产品流入日本,同时计划与国际社会缔结防止伪劣产品扩散的国际条约。2004年7月,英国专利局制定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战略,以抵制盗版和假冒等侵权行为。2004年11月,“世界海关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地区论坛”在中国上海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提出要进一步增强亚太地区海关间的合作,遏止国际贸易领域的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

  5.欧盟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议定书》

  经过七年的内部磋商,欧盟部长理事会于2003年10月底通过了关于欧盟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议定书》的决议。2004年7月1日,欧盟正式宣布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议定书》,且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OHIM)亦于10月1日开始受理国际商标申请。欧盟是马德里体系的第77个缔约方,也是政府间组织作为集团首次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条约。

  6.西班牙文成为国际商标体系工作语言

  根据WIPO成员国大会第39届系列会议决定,自2004年4月1日起,国际商标注册体系的工作语言在原英文和法文的基础上,新增了西班牙文,从而为更多的西班牙语国家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议定书》扫清了语言障碍。

  7.PCT申请量呈强劲增长趋势

  2004年,WIPO受理PCT申请共计113,917件(WIPO预测数据),较2003的110,065件增长了3.5%。该增长与2003的同期增长比例相当,预计同样的发展速度还将延续至2005年。

  据PCT申请的来源国统计,欧洲专利公约成员国申请量共计36,573件,占全部申请量的28.3%;美国名列国家申请量首位,达33,818件,占全部申请量的26.1%。日本为16,642件,再次超越德国,位居国家申请量第二,德国则以12,658件排名第三。日本跃居第二缘于索尼等公司加大研发投资力度,这反映了日本公司的技术优势及其对PCT体系应用日益发展的趋势。中国提交的申请也呈快速增长势头,以1,422件位居第14,较2003年的1,293件增长了约9.98%。

  2004年,PCT申请的电子申请率达到12%。这一数据表明,虽然很多受理国尚未实施电子申请,但全球PCT申请电子化程度仍在提升。

  8.中国电池企业应诉美国劲量控股公司337调查案获胜

  2004年,由中国18家电池企业组成的应诉团,积极应诉美国劲量控股公司与其下的电池生产子公司EVEREADY依据《美国关税法》第337条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的诉讼,该诉讼称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4家电池厂商侵犯了其专利号为US 5,464,709的无汞碱锰专利(以下称709专利),要求ITC就此展开调查并颁发永久排斥令和禁止令,禁止上述国家和地区企业生产的无汞碱锰电池进入美国市场。这是中国企业在美遭遇的最大一起337调查案,一旦该指控成立,中国被诉电池企业对美出口将被全面封锁。面对严峻的挑战,应诉团联合聘请了美国著名霍金豪森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作为其代理律师,并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被诉企业达成应诉同盟。最终,中国应诉团以劲量公司709专利的权利要求解释过于宽泛,违反了《美国专利法》第112条对发明的描述要清晰、准确,不能引起歧义的要求为由抗辩709专利无效获得成功。2004年10月,ITC就该案作出最终裁决,认定原告劲量公司的709专利无效, 驳回了美方公司提出的中国企业的侵权指控。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取证、质询、辩论和复议中,中国企业应诉团凭借强大的技术和法律专家队伍积极应诉,勇于抗争,最终获得了有利的裁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9.蓝色发光二极管专利发明补偿金纠纷案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2004年1月,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蓝色发光二极管专利发明人中村修二诉其前雇主日本日亚公司一案下达一审判决,支持中村修二的诉讼请求,令日亚公司向中村修二支付200亿日元(约合15.7亿元人民币)作为发明补偿金。日亚公司对判决不服,已提起上诉,现正处于二审审理中。此案虽未结案,但在全球的影响之大是空前的,且引发了日本国民对职务发明问题的激烈讨论和对《日本专利法》第35条的修正,新法将于2005年4月1日实施。新修正的第35条规定,与职务发明有关的“合理的补偿”应以由雇主和雇员间的“自主协议”决定为原则。但是,基于合同、工作规定及其它规定的补偿额被认为不合理时,按现行的职务发明制度考虑相关因素后计算出的“补偿额”应被视为“合理的补偿”。

  10.美国微软遭遇欧盟反垄断最高罚款

  2004年3月,欧盟执行委员会判定美国微软公司垄断WINDOWS媒体播放器(WMP)和PC操作系统等违反了欧盟竞争法,对微软处以创记录的4.97亿欧元罚款,并要求微软在规定时间内改变操作系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与竞争对手共享部分软件产品的源代码。微软就此向欧盟初审法院提起诉讼。2004年12月22日,该法院作出裁决,支持欧盟执行委员会向微软实施反垄断制裁,驳回了微软有关中止制裁的请求。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