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伊利”“伊俐”鲜奶行销华北

〖2005-2-16 11:1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北京现代商报消息:


    (记者 荀冠龙)石家庄晋州市是唐代名相魏征的故乡。但在春节期间,该市一家名叫“三兴食品饮料厂”生产的“伊俐纯鲜牛奶”却将国内乳品老大“伊利”搞得狼狈不堪,其中华北地区为“重灾区”。

  记者春节期间在山西一些县级城市发现,一种包装和“伊利纯鲜牛奶”极其相似的“伊俐纯鲜牛奶”出现在大量小型超市,一个字的差别让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楚孰真孰假。由于价格仅为“伊利”的50%-60%,“伊俐”往往成为一般消费者走亲访友的首选礼品,而堂皇进入千家万户。

  为探个究竟,记者购买了一箱类似于脑白金包装大小的“伊俐纯鲜牛奶”。打开盒子时发现,里边有12小盒塑料装的“高钙纯鲜牛奶”。但奇怪的是,该小盒包装除了说明“来自内蒙古草原的乳香”和“100%乳饮料”之外,竟然连“伊俐”的商标都没有。

  不过,包装上还是写下了产品的制造商为“石家庄晋州市三兴食品饮料厂”。记者从大年初二一直到15日晚上本报截稿时,试图拨通包装上留下的销售热线,但是,该电话一直没有人接听。

  15日下午,记者拨通了伊利奶食品公司京津区河北市场负责人李祥的电话,他表示已经听说过这家企业,但一再表示伊俐与伊利无关。

  伊利集团市场总监靳彪则显然已经知道了“伊俐”的事情。他昨天告诉记者,前两天山东济南工商局就在济南查获了假冒该公司产品的“伊俐牛奶”,包装里灌装的竟然是普通的水。

  靳彪同时表示,这些产品很有可能是一些小商家所为,伊利其实很早就知道了此事,今后,伊利将继续会同有关工商部门查处此事。而伊利负责北京市场的一位销售经理则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场暂时没有发现此类假冒产品,但不排除流入北京市场的可能,他提醒有关消费者注意。

  “伊俐”横行谁之过?

  如果不是记者85岁高龄、因腿疼卧床不起的姥姥喝的也是“伊俐纯鲜牛奶”,记者断然不知道这个号称“100%健康饮品”的东东竟然是此种滋味。甜里带着涩,令记者想起小时候喝过的糖精水。

  猴年初,爆发在安徽等地的“毒奶粉”造就了无数可怜的“大头娃娃”。难道在鸡年刚刚到来的时候,这些活跃在华北大地的“伊俐牛奶”还要让更多的悲剧上演?河北人民应该知道,“毒奶粉”差点让石家庄三鹿乳业破产的可怕经历,为何此次还要让另外一个刚刚经历过高层动荡的伊利集团再次雪上加霜?如果是报复,这样的报复太过恐怖。

  当然,伊利集团也有责任。为何早就知道这样一个企业在冒充自己的产品坑害消费者,但没有发布相关的警告来提醒自己的消费者?一个善意的提醒也许比耗资几个亿在央视大投“口号式广告”更能拉拢消费者的心。是不愿意还是顾不上?但愿是后者。

  记者调查时发现,早在1月24日,济南工商部门就查获了“伊俐”假牛奶,但为何半个月后,千里之外的山西还有同样假冒的产品在春节期间热销?是沟通不畅,还是执法人员忙着过年四处收礼吃喝?难道只有大量“大头娃娃”或“大头婆婆”出现的时候,才是工商部门亡羊补牢的时候?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假冒伪劣食品预警机制何时才能够真正建立?

  相关说法

  “伊俐”,成功的商业模仿秀?

  “伊俐”不用花一分钱广告费,就可以借“伊利”的名气到一些小地方浑水摸鱼。抛开道德和法律,这绝对是一次成功的商业模仿秀。细想起来,这种模仿商标的做法并非偶然,有利则有人铤而走险,只是有的走得比较巧妙,不至于惹火烧身而已。总结一下,这种“商标模仿秀”至少有以下五种类型:

  (1)颠倒型:著名策划人韩颐和曾经有过一个大胆的创意,把麦当劳的标志——大黄“M”直接倒过来,变成“W”,“M”下面的Mc.Donnaland's变成Wonderful,中文名字叫“万德福”。但后来由于麦当劳的介入,最后不了了之。

  (2)增加定语型:来自台湾的“钱柜”KTV1994年进入祖国大陆市场后逐渐火爆,于是很多模仿者跟随,在北京有“新世纪钱柜”,长沙有“钻石钱柜”,成都有“阳光钱柜”,沈阳有“钱柜Party”。

  (3)浑水摸鱼型:许多人都知道著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的英文全称是“adidas”。但相信许多人也见过“addas”“ adidais”等采用减少字母或增加字母的方式来模仿商标的做法。

  (4)偷换概念型:“小肥羊”曾经入选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驰名商标,但在内蒙古外的其他省市,一些诸如“小尾羊”、“小美羊”、“小山羊”等名称马上接踵而至。

  (5)谐音型:这应该是模仿里边最为管用的一招。香港红星谢霆峰的名字就被模仿做治拉肚子的药“泻停封”,一家日用化妆品商标“张一摩”取谐音自名导张艺谋,而“猪食茂”牌猪饲料、“膨立圆”牌丰乳霜等产品则让人哑然失笑之余不得不“佩服”商家的想象力。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