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误区
〖2002-12-31 15:4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随着加入WTO,中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品牌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有人说:“搞企业的,上选人才,能够很好地运用无形资产;中选人才,能够很好地运用有形资产;下选人才,也只能凭借一身的傻力气、打工的干活了。”这话看似玩笑,其实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美国品牌价值协会主席拉里·莱特说:“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一流企业做品牌、定规则,二流企业做产品、忙推销,这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然而,品牌究竟为何物?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明白。“品牌是一种基于被消费者认可而形成的资产。”而我们很多人却把它割裂开,盲人摸象,结果引出来许多的误解。
误区之一:品牌=商标。商标只是品牌的综合象征与符号,它不是品牌本身、更不是品牌的全部。品牌必须获得市场认可,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而不是仅仅靠名就能立足的。比如中国的用人机制,往往为某种耀眼的光环所迷惑,某某名校毕业生啦、某某硕士博士啦,现在还有比这更流行的,叫做“海归派”。还是小平同志讲得好:“黑猫白猫,捉住耗子就是好猫。”
误区之二:品牌=名牌。品牌是一种承诺。品牌的形成靠的是三大要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有很多东西,看上去很是了得,但往往一经接触就露了底儿,结果落了个慕名而来、扫兴而归。现如今,炒名卖名盗名冒名、利用人们的慕名心理坑蒙拐骗的人还少吗?!怎么总有那么一些人记吃不记打呢?!这里面还是一个思想方法问题。
误区之三:品牌=质量。人常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说实在的,喝什么酒不是喝?质量都差不多,尤其在中国,产品的同质化、趋同性很厉害,真的没有很大的差异,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品牌的效应了:同样是买牛黄解毒丸,我肯定选同仁堂的。
误区之四:品牌无需管理。中国企业的形成,很多如当年的农民起义一样,一哄而起,轰轰烈烈干了起来,占山为王、吃光榨尽,义无返顾。反正老子火了一把,给谁省啊!殊不知,打造品牌不易,管理起来更难啊!单纯的塑造品牌,忽视品牌的长期发展建设,往往导致经营的短期行为。所以,只有真正去实施品牌管理,着眼企业的长远利益,才有可能最终形成“品牌资产”。此外还有很多误区,如,品牌只是“锦上添花” 、小企业无需做品牌,等等。
总之,品牌是诚信的载体:企业通过品牌对消费者做出质量、信誉、服务等多方面的承诺;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选择,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保证。品牌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消费契约的管理,企业承诺什么、怎样承诺,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心,这些都至关重要。“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品牌管理,不断去适应并引导市场的变化,使品牌获得提升、发展壮大,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