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品牌以力量

〖2005-3-14 10:5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杨蔓飞

  进入“入世后过渡期”,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品牌已成为跨国公司开拓全球市场有力的武器,他们在与中方企业合资合作过程中,输出技术与管理很慷慨,但在品牌和知识产权上却是分毫不让,而且还想方设法让中方放弃已有的品牌,这就导致了民族工业自主品牌与跨国品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巨大。

  在汽车业方面,本土汽车企业不但经历发展放缓的困难,而且本土汽车品牌也受到跨国公司挤压。对于如何培育自主品牌和自有技术、国家和全社会如何一起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的良好环境,本次两会中许多代表委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关注。

  李书福:
  自主品牌处于“边缘化”险境

  在全球20大品牌排行榜中,有三家国外汽车品牌名列其中,品牌价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奔驰汽车高达200亿美元。但在中国的前20大品牌排行榜中,汽车品牌仅一家入选,且品牌价值仅为10亿美元。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提交了《加大保护和扶持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力度》的提案。在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发展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一是市场“边缘化”:汽车市场90%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二是技术“边缘化”: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的技术。

  “品牌掌握在谁手里,核心技术掌握在谁手里,谁就有主动权。”李书福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很多合资企业的研发中心主动权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长期下去不仅达不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最终换来的是“无情郎”。

  他在提案中指出,发改委等部门需要对本土品牌的产品开发经费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促进中国本土品牌汽车技术研发水平的快速成长。并且支持本土民族工业自主品牌企业搭建国际融资平台,利用国际资本,推动本土企业的品牌建设。

  吉利是国内最早面对涉外知识产权官司的汽车制造企业,尽管那场官司最终以丰田提出“商标近似”诉讼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为定案,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在轿车市场的产权官司仍然呈扩大和增加的趋势。

  左延安:
  自主品牌需要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左延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需要政策支持。

  他分析认为,目前国内一部分汽车厂家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一些自主品牌逐步在市场上取得了用户的首肯。但在现有环境下,仅凭企业自身的努力,要想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创建强势的民族汽车品牌是不行的,政府应在WTO框架下,为积极搞自主研发和培育自主品牌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他建议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在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时,在投资环节,包括在税收政策、研发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一些大的汽车项目的开发,可以考虑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方式完成。二是对具备进入乘用车(轿车)领域发展实力又愿意积极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国家在设置合理的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适当放宽汽车产品的准入政策。三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自主品牌,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机构适当地营造一定的消费氛围,并在使用环节上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鼓励消费者购买民族品牌汽车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董事长尹家绪在谈及自有品牌发展之路时也强调,“要发展自主品牌,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要为今后一、二十年作打算,特别是大企业要带头发展自主品牌。”他表示,作为汽车界的后来者,长安集团在此方面正在努力,早在三年前就已派出项目组到欧洲去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着力培育自己的品牌,如今在意大利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据他透露,在今年6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长安要推出第一个自主品牌的轿车,年底推出第二款,明年推出第三款,并有信心在五年内销售自主品牌的轿车突破五万辆。

  苗圩:
  自主品牌不都是自我品牌

  “到底怎么去理解自主品牌?我想,自主品牌不一定都是自我品牌”,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谈到了自己对自主品牌的理解。

  苗圩介绍说,国家发改委一位同志最近讲了这么个观点:按照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自主品牌有两条战线要同时并进,第一条是合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要不断增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要立足于本地化开发自己的产品,也不排除在这些产品上使用本地化的品牌。第二条是同时鼓励中资企业、合资公司不断培养研发的队伍、增加研发的投入、开发自己的产品。

  “自主品牌有五大要素,除了名称、标识、知识产权、资本规模外,还要求产品必须是在中国区域内生产,而知识产权要素最为重要,其核心内容就是自主研发技术。”他表示,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关键取决于中国汽车业在自主研发能力上的突破和创新。

  “一个自主品牌的形成,是要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必须通过市场的检验。没有量的积累,是不会实现质的飞跃的。”他认为,随着国内汽车竞争国际化,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品牌,中国汽车业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民族工业”,“中国品牌”也不能同“民族品牌”划等号。现阶段中国汽车业应坚持走合资发展的道路,通过与外方的全面合作,引进外方的技术研发体系,不断积累,逐步形成规模,形成自主研发体系,中国汽车业自主品牌之路才可实现。

  竺延风:
  一汽10万人干自主品牌
  
  “我们一汽有13万人,其中10万人在干自主品牌。因为我们的创造力不是技巧型的,而是成体系的;不是几个环节,而是几万个环节同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对自主创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近几年来,一汽每年产品的70%是创新取得的,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400亿元到2004年的1000多亿元,也缘于不断创新。汽车企业的创新,竺延风认为取决于两点:一是取决于市场规模;二是取决于开发体系能力。“我们不是简单地造一个产品,而是造能够循环起来的系列产品。”竺延风说,一汽的卡车是完全的自主创新。在这方面,一汽研发投入达70亿元,还有大量的人员投入。

  “我们投入12亿自主开发了奥威发动机,成功地投放到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这一点给我们以启发,我们要把开发奥威的经验不断扩展到轿车上去,支撑起轿车平台,建立起轿车的自主开发体系。”竺延风认为,一汽的自主开发是科学开发,靠的是全球资源,靠的是科学体系。“我们的自主开发,对社会还要有带动作用,对上游的供应商,对下游的服务商,这个难度很大,但是在卡车上,我们初步成功了。”

  随着近几年开放合作、自主发展的实践,一汽正在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汽车市场竞争环境残酷,需要我们自强,要有自己的体系能力,需要橡胶、电子等产业的配套开发,形成自主品牌的体系,自主品牌的整车会对装备工业、机械工业有拉动,生产出物美价廉、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欧阳明高:
  国家应组织跨行业多学科研发

  汽车动力研究领域的资身专家,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认为,为了使我国20年后不仅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而且努力成为汽车技术强国之一,在技术发展上应该坚持“自主、开放、联合、竞争”的方针,开放而不依赖,自主而不保守。对于具有战略性、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新一代技术,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看准方向,将其作为国家目标。由国家组织跨行业多学科研发,并在其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欧阳明高认为,中国的汽车技术发展还处在补课阶段,所以必须抱有大国心态,在多种模式共存中学习。对于那些汽车行业已经成熟的实用性主流技术,发展原则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如技术转让、联合开发、自主开发等来掌握技术,而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帮助。
 
                                                                    (来源:四川新闻网-厂长经理日报)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