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打造和谐城市:解读青岛现象
〖2005-3-21 8:2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工业———品牌服务———品牌政务———品牌城市。两个品牌链条交相辉映,形成了引人注目的青岛现象。
品牌经济———企业扩张带动城市提升
去年夏季的一天,一条信息从新疆反馈回青岛海尔公司产品开发部。由于很多维吾尔族群众不认识汉语,开发维文电视不但可以激活市场,也可以使海尔在新疆一举确立强势品牌的地位。不到一个月,维文电视就走进新疆万户千家。
海尔品牌耸立雪山沙海之际,一张张亮丽的青岛城市名片也随之夹在了株株缠绕的葡萄藤上。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不做品牌,企业可以生存,但是不能发展。”整合资源需要依托品牌,扩大规模更需借助品牌。青岛已由品牌打造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品牌自身的内驱力开始裹胁品牌企业强势出击。
近年来,青岛各大名牌企业纷纷跃出,跨地区买断、参股、投股异地企业,开展品牌和资本运营,推行低成本扩张。
海尔不仅在国内见土播种,还风风火火开始了“全球大串联”,把工业园和工厂直接建到了美国、巴西、巴基斯坦、伊朗等国。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千亿,蝉联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第一名,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唯一的中国品牌,品牌价值已达616亿。海信在国内实施以盘活资产为主的资本运作的同时,还远在南非、印度设立了电视机生产厂,2004年销售收入273亿元。青啤集团则兼并和买断了多家内地啤酒厂,2004年啤酒产量达369千万升,并正携国内同行业霸主之威,乘胜出击,计划在2010年杀入世界同行前三强。
一个没有值得称道的企业的城市,最多只能称之为一个形式上的城市。企业始终是城市最基础的音符,而不是城市可有可无的点缀。发展品牌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10件驰名商标,31个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经济总量已占全市工业的50%%以上,青岛作为品牌城市已名至实归。提起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这些名字,人们已经开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青岛。
品牌服务———营造和谐中再造服务业
2月5日下午4点30分,青岛城市管理96111服务热线机房。
“您好,这里是96111热线58号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要求?”接线员随即飞速打下了这样一行字:每晚5点左右,一辆箱式货车在曹县路与沾化路之间分发液化气,且在车内进行试气,怕有危险,要求尽快查处。“谢谢孙先生的提醒,监察大队两小时内就会赶到现场,处理情况我们会在今天反馈给您。”
96111,青岛人都知道。这条热线负责受理全市市民关于供水、供气、供热、市政排水、道路养护、环境卫生等行业的来电处理。被群众誉为城市的“大管家”。
上世纪90年代,公共事业系统也有一个群众奉送的服务品牌“老虎”,公共事业在各城市都是被投诉的热点。市场经济大潮汹涌,可这些停留在计划经济围栏里的“电老虎”,“气老虎”们似乎依旧沉睡。仅青岛一市,1996年上半年公共事业系统的亏损就高达1.1亿元。
要么激流勇进,要么折戟沉沙,青岛市政公用局选择了前者。他们突破一般意义上服务热线的局限,将服务理念锁定在善谋为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上,创建了96111服务热线。一个简单的号码的背后是一个由青岛市政公用局上上下下近8000名干部职工所组成的强大服务阵容。
服务观念的转变、严格的首问责任制的建立固然可以令那些往日的“老虎”们闻风而动,但春节期间各相关单位领导主动提着大包小包慰问热线每一位接线员时那发自内心的感激,单靠这些理由似乎就不足以解释清楚了。
“一瓶气70元,两小时内将送到您的家中。”记者在热线机房采访的短短十几分钟里就听到七次内容相同的回答。
1999年,在200多家新冒出的供应单位追逼下,青岛市煤气公司亏损近2000万元。生存还是死亡,退到断崖边的“气老虎”放下身段,开始了绝地大反击。“电话一打,送罐到家”,是96111把这声声虎啸传送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2004年,青岛煤气公司在填补亏损的情况下实现利税40余万元。
96111以自己全方位周到的服务铸就了空前的服务品牌亲和力,使商品的交换和服务进入真诚交流的境界,在给自己“添麻烦”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滚滚财源。自1996年9月起,青岛公共事业全系统这个往日的亏损大户没有再向国家多要一分钱,完成了历史性跨越。
公共事业“96111”、交运“情满旅途”、通信“情传万家”、热电“暖到家”、电业“亮出精彩”……300余个服务品牌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的出现不但向群众传达出共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同时也向世界传递着青岛那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的城市精神。
品牌政务———权为民用增强政府凝聚力
政府机关的日常政务工作和工商局的商标注册似乎很难联系到一起,可在青岛,对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随着青岛的品牌战略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发展,青岛的服务名牌创建工作也正向行政执法系统和党政机关延伸。
2000年9月,青岛市经委为它的一个面向社会的服务品牌“财智对话”申请工商注册,成为我国政府机关第一个申请注册的服务品牌。迄今,青岛党政机关的机关和服务品牌已有64个。
青岛经委经济运行局的姜海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一种承诺。机关亮出服务品牌,说明机关真正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反映了新型领导机关的本质属性,领导就是服务。
“做人诚实守信,办事公正公平”,是青岛市人事局实施“人诚事公”服务品牌的内涵所在,也是新形势下对每个人事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为打造“人诚事公”的品牌声誉,青岛人事局承诺,毕业生派遣实行当日办结,人才引进、夫妻分居等10个工作日内审批。同时,他们还公开热点工作,利用信息网络手段,在毕业生分配、职称评定和组织考试、市场择业等工作中,实行阳光操作。
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传播真情”、“真情相助”、“市情信达”、“真情伴青春”……仅从这些服务品牌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在青岛政务活动中已开始全方位回归。
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执政为民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青岛政务品牌的建设增强了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优化城市风气,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产生了强大的引领作用。
只要说起时装、香水、浪漫这三个要素,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大都会脱口而出:“巴黎”。或许不久的将来,当不同肤色的人在将家电、啤酒和谐联系在一起谈论时,目光所向就是这个年轻的东方品牌之都———青岛。这或许就是青岛人未来目标之所在。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兰克)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