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2025/1/14 7:44:53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咖啡
 
        “今年开春,10万袋外包装上印着可全程溯源二维码的蔬菜种子将在全国各地开始播种,这些种子都是我们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下称蔬菜所)所长温常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记者了解到,这些正版种子能够进行全产业链追溯,得益于蔬菜所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助力下,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研究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多方参与监管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技术体系,为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撑。该做法入选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市场上的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取证难、保护难等问题。”温常龙坦言,以蔬菜所自主研发的一个甜瓜新品种为例,该品种经过多年培育、反复试验,把种植适应性从新疆扩大到全国范围,提升了果品品质,一经推出就获得市场欢迎。上市第一年,种子售价每斤6500元,不久后其亲本遗失,全国不少地方发现销售侵权种子现象,蔬菜所初步统计有上百家机构存在侵权行为,但难以分出精力固定侵权证据并进行维权。目前,市场上在售侵权种子的价格压低到每斤1000元左右。

  “这些侵权行为给我们这样的育种和成果转化单位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非常迫切。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梳理可能发生侵权行为的环节,探索有效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温常龙表示。

  蔬菜所通过梳理发现,育种生产、包装出库等种子生产的多个环节都存在被不法分子盗取品种亲本的风险,种子生产的全产业链都需进行监控,才能及时发现较为隐蔽的侵权行为,进行全产业链监控是最适合蔬菜所的保护方式。然而,传统保护手段可以监控一地的种子生产,却不能监控全国上千个委托加工方,怎样把全国各地的委托方都“管住”?

  “我们希望通过引入先进的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可以监控种子从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的平台,确保正品种子的可追溯性。”温常龙介绍,蔬菜所联合各单位立项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主要蔬菜作物种子全产业链追溯系统平台。其间,制定了种子信息采集条码技术规范,搭建了多方共同参与的种子(品种)追溯平台,该平台支持不同主体灵活接入,实现数据的有序协同共享,形成种子安全追溯全链条的信息数据链。“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为我们固定侵权证据提供了帮助。”温常龙说,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被平台记录,目前,系统平台已对接“长安链”区块链平台,通过高级加密算法实现数据的防伪功能。

  “我们还希望利用移动通信的端口,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温常龙介绍,项目设计了富含多种信息的二维码,印刷在种子包装袋上,实现了“一物一码、一码到底、码物同追”。用户通过扫码就可在微信小程序查验种子真伪。同时,该程序可反馈疑似套牌假冒种子,进行投诉举报。

  及时发现侵权和固定证据还不够,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中,品种鉴定一直是不小的难题。为此,项目委托有资质的蔬菜种子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设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蔬菜种业知识产权确权和保护平台,规范取证流程,开展品种DNA及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快速鉴定,并建立新品种数据库,为维权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手段加上信息化网络,让我们拥有了从技术上遏制侵权假冒种子的能力,这对侵权者也有所震慑。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追溯系统,引导农民提升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用正版种子,种出更好的蔬菜。”温常龙说,目前,项目仍处于试点阶段,仅有西瓜、黄瓜、番茄等几个容易被侵权的新品种“上链”。下一步,追溯系统将逐步纳入蔬菜所研发的全部新品种,并面向全国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进行示范和推广,着力为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出贡献。(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