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商标遭全球抢注,商标未注册风险显现

〖2025/2/18 7:48:00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广东商标协会  信息整理编辑:咖啡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新锐企业DeepSeek深度求索爆火,引发广泛关注,DeepSeek商标在美国等地遭抢注。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全球化市场中商标布局的复杂性,更凸显了未注册商标的潜在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剖析商标未注册的隐患,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建议。

    一、DeepSeek商标抢注事件:全球化布局的警示根据查询,DeepSeek商标在全球范围内纷纷被抢注,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墨西哥、新西兰、英国、德国等都存在抢注记录。尽管我国《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明确禁止“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但跨国维权需遵循当地法律程序,举证难度大、耗时长。此类事件表明,企业若未提前在目标市场注册商标,可能面临品牌“出海”受阻、市场准入受限等困境。

    二、商标未注册的五大法律风险商标被抢注,丧失使用权我国及多数国家实行“注册优先”原则,未注册商标无法对抗他人合法注册。若商标被抢注,原使用人可能被迫停止使用,甚至需支付高额赔偿。

    DeepSeek事件中,若抢注者完成注册,DeepSeek可能被迫高价回购商标,或彻底放弃原品牌名称。

    侵权风险高,法律保护缺失未注册商标可能因与他人在先注册商标近似而构成侵权。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即使无意中使用近似商标,若导致消费者混淆,仍需承担民事赔偿及行政处罚。例如,某企业使用未注册商标后被诉侵权,法院判令其停止使用并赔偿损失,品牌声誉严重受损。品牌资产难以沉淀未注册商标无法形成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企业无法通过商标转让、许可或质押实现商业价值。此外,未注册商标无法入驻知名电商平台或参与政府质量认证,影响企业竞争力。市场混乱与品牌声誉危机未注册商标可能被他人仿冒,导致市场充斥劣质产品,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最终损害品牌信誉。

    DeepSeek事件中,抢注者可能利用其品牌影响力牟利,间接削弱原品牌的市场信任度。国际布局成本剧增商标抢注后,企业需通过异议、无效宣告等程序维权,跨国诉讼费用高昂且周期漫长,可能错失市场机遇。

    三、企业应对策略:从防御到主动保护尽早注册,覆盖核心市场在主营业务国家/地区同步申请商标,优先通过《马德里协定》实现多国注册,降低海外布局成本。全类别注册与防御性布局除核心商品/服务类别外,注册关联类别及防御商标(如变形字体、拼音等),防止他人搭便车。动态监测与快速响应利用商标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抢注行为。若商标被抢注,需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或无效宣告。留存使用证据,强化法律维权保存商标首次使用时间、宣传资料、销售记录等证据,便于在争议中证明“在先使用”权益。

    四、结语:商标是品牌全球化战略的“护城河”DeepSeek事件为企业敲响警钟:商标不仅是品牌标识,更是市场竞争的“法律盾牌”。未注册商标的短期成本节约,可能转化为长期的法律风险与商业损失。建议企业将商标保护纳入战略规划,借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全球化布局,为品牌长远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