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火”!从DeepSeek崛起看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之路

〖2025/2/20 8:07:45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悠乐
 
        近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人工智能峰会上,国产大模型DeepSeek受到广泛关注。“与会者主要关注DeepSeek的核心推理能力——强化学习的强大性能,以及开源模型所带来的普惠效应。这种普惠效应显著降低了研发与应用成本。”一位出席该峰会的专家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DeepSeek以其开源模式推动了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格局的变化。近期,百度公司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文心一言”大模型将由“封闭式”转为开源。业内专家表示,国产大模型“集中输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生态的深刻变革——专利数量激增、产学研协同升级、技术加速落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路径愈发清晰。  

        专利布局激增:创新土壤质变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深度求索公司的商业模式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在开源其大模型代码和训练文档的同时,还布局了多件专利,涉及数据处理、分布式训练、网络通信等关键领域。这种做法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矛盾:为什么一方面将成果免费公开,另一方面又通过专利进行保护呢?  

        事实上,开源代码与专利布局之间构成一种“共生式”关系。这种策略远非简单的技术保护,而是基于多维度价值的系统性考量。它不仅保障了开源社区的协作创新,还通过法律手段防止了商业实体对开源成果的独占性利用。在当前的科技发展环境下,如何平衡开放应用与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深度求索公司的突围印证了这一趋势。其核心模型DeepSeek-V3仅用远远缩减的训练成本,便达到与GPT-4相当的性能,背后是专利技术的支撑。这些技术使训练效率提升数倍,硬件依赖降低50%以上。深度求索公司并非个案。自2013年入局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公司一直坚持“压强式”“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领域提交的相关专利申请位居全国前列。  

        专利是创新的“晴雨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全球共申请了5.4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全球最多,发表的相关科技论文数量也最多。这种“井喷式”增长,预示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技术追赶”转向“源头创新”。  

        产学研共振:创新生态升级  

        专利数量的增长不仅反映技术积累,更标志着产业落地能力的提升。深度求索公司的突围绝非偶然,其母公司幻方量化公司将金融领域的算法优势注入人工智能研发,与中国移动、华为、吉利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则打通了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吉利汽车为例,其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首次实现车辆控制、主动对话等功能的人工智能化重构,背后是多件联合专利的支撑。  

        这种“企业主导、高校支撑、产业链协同”的模式,正在加速完善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的生态系统。腾讯云“3分钟一键部署”技术的推出,让中小开发者能快速调用DeepSeek模型,推动创新红利向产业端渗透。  

        “对于自主可控开源生态这个有机整体而言,政策和规则的支持是这个有机体的‘筋骨’,我们目前还欠缺的是这个有机体的‘血肉’,也就是能够吸引大量参与者和贡献者的优秀开源项目。”业内人士表示,如今,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大模型已成为产业创新和解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原生应用正在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DeepSeek爆火,“人工智能+”尝鲜不断涌现——深圳福田推出了基于DeepSeek开发的人工智能数智员工,上线福田区政务大模型2.0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院上线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第一个项目“AI智能问诊”。  

        作为大模型研发的代表企业,百度公司同样铆足干劲,加快产业布局。“2024百度十大科技前沿发明”揭晓的前沿专利发明涵盖了从基础算法到应用场景的全方位突破。百度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表示,前沿发明不仅支持百度公司提升了自有产品、业务效果和效能,也为百度公司产品的人工智能原生化重构、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贡献了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吕磊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许多省市都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出台相关政策,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  

        杭州市早在2015年颁布的《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中提出,采取措施鼓励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推广应用。其后,杭州市又公布了多项地方性法规,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DeepSeek等人工智能企业的成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  

        在广东,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领域已经应用于粤企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全流程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2024年印发的《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聚焦制造、教育、养老等领域,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  

        保护与运用:创新浪潮下的思考  

        正如开源模型DeepSeek-R1所揭示的: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的充分实现,离不开那些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创新者。这场由专利书写的创新突围战,正在为中国赢得智能时代的先手棋。  

        王鹏表示,DeepSeek的开源模式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型,使更多企业和个人开发者能够负担起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广泛适用于各种设备。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热烈响应,DeepSeek模型在多个行业快速落地,重构了产业模式,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  

        “在开源模式下,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平衡技术应用与知识产权保护:采用MIT许可证等宽松许可协议,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促进技术创新;明确保护自身原创性创新,同时鼓励社区贡献,形成良性循环;严格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立合规性审查机制,维护社区合规性。”王鹏表示,不仅如此,相关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开源社区与闭源企业合作,降低知识产权争议风险。  

        DeepSeek的“出圈”,正是我国科技创新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在专利视角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参数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成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中国正以系统性创新书写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国方案”。(记者  陈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