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法治托举创新 不负时代使命

〖2025/4/1 8:32:19时〗 白兔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信息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信息整理编辑:咖啡
 
        时代浪潮奔涌,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恰似其中最为澎湃的激流,推动着创新的浪花不断向前。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伴随改革开放的铿锵步伐正式实施,中国专利制度正式运行,开启了以法治力量激励创新的黄金时代。40年来,这部承载创新基因的法律在神州大地上书写下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壮丽篇章,构建起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图景。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专利法为激励创新而生,通过界定创新成果产权,为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法律基础,对创新要素的流转起到关键作用,成为激励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

  自诞生起,专利法就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同一部法律中囊括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采用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并行的“双轨制”保护模式……将产生于西方的专利制度有机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专利法既吸收国际经验又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保护强度、实施效率、社会效益间取得平衡。

  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格。在专利法的四次修改中,从确立“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目标,到加入“提高创新能力”表述,再到着重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立法宗旨的动态演进;从不断强化专利权效力、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强化权利应用,到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药品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专利制度不断完善,有效地回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立法层面,我国专利制度已经进入世界先进的专利制度行列,为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新的助力。

  40年风雨兼程,专利制度在激励和保护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份“高分答卷”。2023年底,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8万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上升到82.36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创新力排名已跃居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专利制度的激励下,我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专利产业化率持续提高。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49.7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过350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3.7%;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有力带动全国专利产业化率水平提升。

  “四十而不惑”,回望专利法实施的40年,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我国专利制度用4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道路。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激荡,专利制度正以更具前瞻性的法治供给回应时代命题——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不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