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暴利催生职业炒家

〖2005-12-23 21:0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编者按:如果你有一个好听而又含义丰富的名字,可千万小心,也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变成某种毛衣的商标。 

    当"超女"火爆全国的时候,有些人马上看到了由其衍生出来的几个关键词:"超女"、"PK"、"宇春"……当"神六"升天的时候,这些人又开始用心关注"神六"、"海胜"、"俊龙"等几个关键词,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在他们眼里都可能转变成难以估量的财富。而"玩耍"这些词汇的人就是商标炒家。 

    自2001年底新商标法出台,允许个人注册商标后,商标注册背后的"钱景",催生了一批"职业注标人",而发展到今天,已渐成气候。商标炒家,这个近几年来才慢慢兴起的行业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什么原因会令他们一夜暴富?商标职业炒家的生活状态如何?本报记者近日对这一特殊的新型职业进行了调查。 

    商标,根据定义的解释,应该是某具体个人或企业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显著标志。可你相信么?今年35岁的四川人冯先生,虽然没开一家店、办一个厂、甚至连一份人们通常意义上的工作都没有,却是跨食品、服装等多个行业近30个商标的所有者。他,就是一个近两年悄然出现的“职业注标人”,也被人称作商标“间谍”。在四川、乃至全国,像冯先生这样的职业商标炒家并不少见。深圳商标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大约有300余自然人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去年深圳成功注册的1.3万件商标中,有3成是自然人注册的商标;而这个比例在成都则达到了50%。 

    夺人所好常被“千夫所指” 

    即便是那些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企业主也都明白及时注册商标的重要性。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也很难防范“有心之人”。 

    商标炒家冯先生专职于抢注商标已经两年了,今年35岁的他曾做过5年的报社记者,并因工作之便认识了不少企业家,对商业策划也不陌生。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以注册商标为业的专职炒家,聊天中他随口帮对方起了一个商标名字,谁料想竟引得这个“专业人士”连连拍案叫绝,随后便去工商局注了册。结果一年后,对方请他吃海鲜,酒酣耳热之际,他了解到这个商标为对方赚取了15万元的转让费。冯先生惊诧于“原来一个小小的创意竟可以得到这么高的回报”,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下子顿悟了。”随即,冯先生用2万元注册费成功注册了10个品类商标,当他成功以1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自己的第一个商标后,就一心扎进了这个行业,成为专业的炒标人。据他自己讲,年利润在30万元以上。 

    “这行干好了是神仙,干不好就会被‘千夫所指’。”虽然收获颇丰,但冯先生心情并不太好,提起自己的工作就是一肚子苦水,“好名字经常有人已经在用了,可一些没有知识产权意识的人总是迟迟不去注册商标,或者没有把商标的品类注册全,我比他们先注册了,他们却总以我没有进行生产为由控告我恶意抢注。”冯先生话出有因,由于他注册的商标A(在受访者要求下隐去),与同城的一个商家同名,面对冯先生开出的60万元价格,对方选择的是把他告上了法庭。 

    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牌子被别人注册,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面对被商标炒家抢注的商标,虽然有企业最终选择用法律手段取回,但由于法律程序相对繁琐,绝大多数企业主首先还是会与商标炒家进行协商,如果商标炒家要价适中,不少企业还是会掏腰包的。 

    所谓职业注标人,就是指现在一些人自己注册或购买商标后,再转卖给生产企业,由于注册商标价格低廉,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商标炒家手上的“货源”都是自己注册的,所以职业注标人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商标抢注者”,一个“抢”字暗示着人们对其的不满。现行的《商标法》在商标权上一直实行“申请在先原则”,即商标谁先申请,权利归谁。对于不少商标炒家而言,业已创下口碑的品牌商业价值当然最大,如果能用低廉的注册成本获取商标的使用权,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事后卖回给原企业固然可以得到极高的报酬,把商标卖给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对注标人而言,有时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现今社会商标就是企业的形象,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化,即便是那些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企业主也都明白及时注册商标的重要性。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也很难防范“有心之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多人剑走偏锋,想出了不少匪夷所思的办法。冯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行里主要流行三种抢注方法:注册关联产品、分拆注册、香港注册。 

    所谓注册关联产品,顾名思义,就是对已经创下口碑,或者已经显露出其潜在能力的品牌,在其关联产品上注册该商标。比如说“苹果”牌的服装非常有名,商标炒家就可能会注册皮具等类别的“苹果”品牌。这就会给消费者一个误导:“苹果”牌的皮包和“苹果”牌的衣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苹果”的衣服不错,那么“苹果”的皮包质量也应该有保证。“苹果”牌服装宣传力度越大,“苹果”牌皮具的知名度也就随之增大。而一旦“苹果”皮具质量出现问题,就会令“苹果”服装厂家的美誉度下降,这无疑会给商标持有者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个苹果从中间切开分成两半,合起来看,与一个完整的苹果从外观上看几乎没有区别,所谓分拆注册就是把一个商标分拆注册再合二为一。比如,“华伦天奴”是一个著名的牌子,职业炒家便先注册“华伦”这个商标,然后再注册“天奴”这个商标,由于两个商标都是同一个商标持有者的,于是“华伦”和“天奴”可以合起来用,变成“华伦天奴”。 

    同时,商标炒家还会利用香港公司比较容易注册的办法,进行商标抢注。比如,瞄准“华伦天奴”、“雅格”这些著名商标,炒家们便会跑到香港注册一个香港华伦天奴公司,或是香港报喜鸟公司等,消费者以为是关联企业,便会去买这些产品。 

    “说起来容易做起难,这么干的人最容易被人戳脊梁骨。”冯先生介绍了一些“同行”抢注商标的诀窍后,不无感慨地表示,“商标炒家最主要还应靠自己的创意赚钱,游走在法律边缘太容易出事。”不过他坦率地告诉记者,虽然“炒商标”有着一夜暴富的可能,但由于这个行业不确定性太多,更多的人在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后,只好常常坐看商标所有权过期。因此,抢注商业价值较高、有口碑的品牌被不少商标炒家视为“最稳妥”的方法。也因此,近两年的商标纠纷案件才会越来越多。而看着辛辛苦苦创立的品牌被“抢”,企业即便同意花钱买回,也不会心甘情愿,这也是商标炒家在社会上名声不好的主要原因。 


    高回报背后隐藏高风险 

    注册商标如在3年内不投入生产使用,就有可能被撤销。因此,一些专门用于投资转让的商标还要在这道禁令生效前谋出路。职业炒家间的竞争也因此而格外激烈。 
 
    名声不好并不妨碍商标炒家人数的激增,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合法收入”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随着注册商标数量的增多,商标交易的一级市场开始形成,而商标转让的二级、三级市场也初露端倪。几年前,商标要价超过一万元就鲜有人问津,商标市场是有价无市,这一两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商标交易量逐渐增加,转让金额也逐步增加,其中个人商标的转让率已超过10%。 

    “商标注册的门槛降低是催生职业注标人的主要原因。”冯先生告诉记者,根据2001年修订后的新《商标法》规定,商标可以以个人的名义申请注册,商标权人还可以对持有的商标进行自由转让和变更。这为“炒商标”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一批批“职业注标人”应运而生。以2000元的价格注册一个商标,再以高价转让,成为商业炒家主要的赚钱方式。成都一个叫伍东的商标投资人以个人和企业的名义注册商标近200个,并已成功卖掉了100多个。 

    商标炒家究竟如何获利?冯先生介绍说,一是通过相关网站把商标转让给生产企业,二是商标注册人以商标这一无形资产入股企业。11月底,有“商标狂人”之称的河南人王建强,就以500万元的总作价,把他注册的“八大古都”商标及产品包装设计专利以入股40%的形式与郑州市酿酒厂进行深度合作。30多岁的王建强在近7年中抢注商标200多个,其中包括“老鼠爱大米”、“金水河”等,每一个都极具争议性和吸引力。面对不少人对他抢注商标行为“纯属投机”的指责,王建强十分坦然,他表示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商标就谈不上所谓的“不道德”。 

    在高利润的背后,职业注标行业亦存在诸多风险。首先是很难通过受理前的查询程序。设计者为确保一个包含了中文、英文、图案的商标在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后不被驳回,必须先在工商部门花钱查询有无相似者。一旦递交商标申请后,就必须向商标事务所交纳2000元左右的费用,这笔费用是不能退回的。商标申请递交后,若碰到同一种类下的热门品种被注册,也只能注册一些冷门品种。这类商标即使注册下来也不利于将来转让,体现不出投资价值。此外,注册商标尽管有10年的保护期,但如果在3年内不投入生产使用,就有可能被撤销。因此,一些专门用于投资转让的商标还要在这道禁令生效前谋出路。职业炒家间的竞争也因此而格外激烈。 

    商标超市令炒家们找到“组织” 

    商标炒家已从个人行为逐渐向组织化转变,有的甚至已经成立公司专门利用注册商标谋利。这种职业炒家组织中,往往有人专门监测商标行情,每天上商标网查询信息。 

    冯先生刚刚在网上注册了一个域名,正在筹划着开一家自己的网上“商标超市”。“我的口号就是创新、方便、快捷。”他告诉记者,目前在线交易、转让已成为国内商标流通市场的一种主要渠道和买卖手法,“注册一个商标往往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不少企业更会为自己的产品或公司起一个名字而费尽心神,而直接购买已经注册好的商标则相当于抢到了时间,甚至可以抢到商机。” 

    记者在Google上“商标交易网”为关键词搜索到了11万项结果。商标注册地点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四川、山东等省市,类似于冯先生的网上商标超市数量超过1000家。这些商标超市,多为个体经营形式。他们善于把握流行事物,抓住旅游文化热点,舍得重金投入,具有一定专业经验。比如前文提到的王建强就开办河南省首家商标超市,专业学设计、广告策划的他称,七八年来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商标构思、设计上。他注册商标不是在郑州,而是直接到北京国家商标总局,通常一个月都要去3、4次,注册费用花了7、8万,加上其它耗材、通讯、宣传、交通等费用,大约12万多。在王建强商标超市里,每件“商品”都价格不菲,“老鼠爱大米”商标标价3000万,“我能”标价1000万。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商标炒家已经从个人行为逐渐向组织化转变,有的甚至已经成立公司专门利用注册商标谋利。这种职业炒家组织中,往往有人专门监测商标行情,每天上商标网查询信息,互相讨论,碰到好创意立刻申请注册。北京一家品牌策划公司将自己设计注册的几十个商标全部委托该超市销售。这些商标在国内注册的同时,也在国外进行了注册,因此身价倍增。一个注明“VOSGI”字样的狐狸头像标志已经在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申请了商标注册,标价高达45.6万欧元。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急切需要注册商标。按照正常程序,企业从递交申请书到拿到商标总局的受理书需要3-5个月,再花上约两年时间,才能让自己申请的商标进入国家商标总局的公告书,再经过3个月公告后,才能拿到证书。公告期间,若有人对商标的设计提出异议,则需要花时间答辩。这段时间对于急需商标的企业而言显得十分漫长,而转让商标只需5至8个月,因此企业愿意花钱买现成商标。当然,出售倒卖商标究竟是否值得提倡,有关方面看法不一,但从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的角度而言,它反映了一种进步。许多大企业也都表示,“职业炒标人”的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在提醒企业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尤其是保护商标,给那些疏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企业一点教训,也算是花钱买教训了。(记者 王立嘉)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