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离自主品牌还有多远
〖2003-12-11 14:09: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消费日报消息:
今年以来,知识产权尤其是关于各大企业商标、专利的纠纷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日本丰田诉吉利汽车商标侵权事件、美国超级巨头强生公司与中国浙江企业康芙娅公司的商标纠纷,以及服装界的“鳄鱼”商标之争,这些都困扰着中国企业。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目前,加工出口贸易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已占我国总出口贸易额的一半还要多,然而,这一部分产品的利润获取权并不在我国企业的手里。从出口额来看,最近几年每年大约是1500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不到1.5 %,但它在销售国家实际产生的商品价值却远远大于其出口值,估计约是出口值的20倍左右。也就是说,每当中国出口1500亿美元的加工贸易产品,在海外国家发生的销售额估计约在至少3万亿美元左右。在中国生产的每一美元贴牌产品,到海外市场上的销售额都在它生产国成本的几十倍以上,而外商获得的利润更是中国生产者获得利润的上百倍甚至几百倍。
像中国这样拥有巨大市场的大国,最容易产生大企业、大公司。但目前,我国几乎还不拥有这样跨国的大公司。有专家谈到,某些政府官员一味热衷于招商引资,完全不考虑利润流向何方。对自身利益的保护缺少措施,以至于城门洞开,许多国内市场落入外人之手。看看洗涤业和轿车业等行业,有多少行业的市场已被外部产品占据过半?如胶卷业已经被柯达和富士一统天下。随着国门的开放,我国还将有更多的产业被跨国公司进入并垄断。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之争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利润之争的核心。有关人士认为保护本国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仅仅是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内容,其核心任务是打破发达国家的知识垄断。而具体步骤也只能是先国内市场,再国际市场。如果连在国内市场都壮大不起来,就只能给别人做廉价的贴牌生产了。
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品牌产品,靠本国企业和品牌产品最大限度地占领本国市场,在本国做大市场以后再进军国际市场,将海外销售链条中的利润获得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譬如我国的雕牌洗衣产品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住宝洁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扩张。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是,当把握不住国际市场的销售利润权时,尽量先占领自己的国内市场,保护本国的市场,抢占国内市场。
知识产权正在构成企业的生命线,没有自主创新、没有依法拥有的知识产权,企业将难逃厄运。这决不是一句危言。有专家谈到,今年9 月27日,新东方在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MAC的官司中败诉。法院一审判令新东方赔偿上述两机构1000万元人民币,并应将所有侵权资料和印制侵权资料的胶片交法院销毁。如此巨额的赔款,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就在此案判决前后,在北京装饰市场赫赫有名的龙发公司也被北京市二中院判令赔偿一家美国公司149万元。原因依然是因为知识产权。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更有众多的国内企业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遭到处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跃勤认为,中国企业由于对品牌的忽视、产品质量不稳、缺乏创新以及保护不力等原因导致民族品牌逐渐缺失。国内的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维,树立品牌战略,坚决捍卫品牌,改变营销模式,注重品牌的内涵,这样才有可能把中国的民族品牌做强做大。
浙江中大控股浙江鳄鱼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宝昌也认为,从这次服装界的“鳄鱼”之争,深感作为一家服装企业的发展,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创新设计并注册自己的商标,从而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专家认为,一个新的厂商如果选择和在先注册的著名商标相类似的标志作为商标,则多少有借光、搭便车的嫌疑。这种打擦边球的经营策略固有的巨大风险无法消除,那就是先商标权人的诉讼威胁、先商标权人反过来搭便车的可能性等。这些风险将严重制约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很多企业会主动和他人已有品牌疏离,为自己独特品牌的创立创造空间。
信息分享: